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8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彬;;基于OCA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何琼隽;;汇率特性与蒙代尔不兼容性定理的一种推论[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3 扬·菲德尔穆茨;;欧元之路,回到原点?[J];银行家;2011年09期
4 朱蕖;;论引入退出机制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可能性[J];中国外资;2011年18期
5 曹远征;;人民币国际化:缘起与发展[J];国际金融;2011年08期
6 李亚培;丁攀;周笑实;;人民币区域化战略的博弈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7 ;本刊特别推荐[J];生产力研究;2011年07期
8 冯永琦;司马发;;人民币和日元协调与合作的基础和路径[J];现代日本经济;2011年04期
9 王耀;;走向东亚共同体[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1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红玉;孙东升;;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发展战略[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杨胜刚;黄文青;;全球货币制度的历史变迁与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未来前景[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国际关系学博士 李巍;中国应主导东亚货币合作[N];南方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叶慧珏;唯中日韩三国 有能力开展东亚货币合作试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王玉主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东亚货币合作意愿增强[N];中国民族报;2001年
4 记者 孙龙;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李婧;解析亚洲货币合作前景[N];金融时报;2007年
6 杜凤英;货币合作:打破东北亚经济合作僵局的有效途径[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7 陈支农;东亚货币联盟与竞争:人民币与日元的博弈[N];经理日报;2004年
8 杜凤英 李依凭;创新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模式[N];吉林日报;2005年
9 柯冬敏;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N];金融时报;2001年
10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 张茉楠;重新审视欧洲经济模式危机[N];证券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晓平;东亚货币合作:模式及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杨权;东亚区域金融深化:由金融合作走向货币合作的路径[D];厦门大学;2006年
3 张斌;货币一体化理论及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理论探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蒋序怀;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合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晓霞;东亚货币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万志宏;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7 王勇辉;东亚货币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8 冉生欣;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振林;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小凡;人民币——港币一体化:纳入内生性约束的货币区动态决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福祥;东亚货币合作:可行性与路径安排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2 王鑫杰;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刘志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东亚货币合作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4 胡月欣;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及模式选择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邓立;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段钰莲;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可行性分析及中国战略思考[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晏武;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董波;东亚货币合作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冯清云;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美国因素探析[D];暨南大学;2010年
10 苏亮;从最优货币区内生角度看东亚货币一体化[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0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50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