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我国地区产业转移的系统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5 21:30
【摘要】: 这里所讨论的地区产业转移,就是生产力的空间转移,生产要素的区域流动,其基本规律是,某产业由于区域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出现,生产成本日益上升,比较效益逐步丧失,这种生产就要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向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另一些发展中区域或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的过程是综合性的,它在转移时,不仅伴随着大量的资本和技术的转移,也伴随着其它无形要素的进入,同时产业转移在流动和优化时,具有严谨和高效的关联性和协调性。从而使地区产业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系统,既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也有利于地区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在经过几十年发展之后,在政策倾斜和地缘优势的社会发展格局里,经济迅速崛起,与中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大,鉴于东部与中西部发展各自面临的困境,东部经济的进一步变化,其产业升级换代已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构造出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东部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既要实现结构调整,也要向外进行产业转移,在国内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从产业结构看,东部地区的传统制造业仍在参与国内外分工中占主体地位。从产品结构看,虽相当一部分产业在大的产业分类中属于技术密集产业,如电子工业,但所生产的部分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参与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中,所承担的生产环节也主要属于劳动密集产品;即使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其产品层次也比较低。再则,东部沿海一些地区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土地等资源短缺,市场相对饱和,已成为制约东部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中西部产业问题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中西部经济至今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资源分布不均衡。表现为自然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蕴藏量丰富,土地辽阔;但人力资本特别是创新人才和企业家极度缺乏,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二是结构性问题多,矛盾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重型化;上游产业(原材料、能源、采掘、冶金等)比重大,产业链条短;工业部门内部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失调,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很不充分;产业结构同构化,
【图文】:

刘易斯,雇佣工人,资本家,工资总额


图 2-1 刘易斯两部门剩余劳动理论模型易斯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家会把全部利润进一步投资,即资本增加到 K2,因此雇佣工人的人数增加到 OL2,,工人的工资总额增加到 OW达到 OD2GL2,资本家的利润达到 WD2G。以后,资本的数量又达到 K3,数增加、工业部门产量增加、利润增加。如此反复循环不已,直到农

雁行模式,成长模式,工业,自给率


上面的 A 部分,显示出产业的发展首先从进口开始,最初和国趋势,随后不久便开始进行国内生产,途中将超过进口,这即当进口结束后,出口便会增长。在一段时间之后,出口会逐渐则再次出现。B 图显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产业进口的变化。内生产和国内需求的比值,小于 1 的比值被称为自给率26。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121.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春梅;;我国加工贸易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研究[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11期

2 黄伟;;集群状态下产业转移的内在机理研究——基于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2008年10期

3 安虎森;徐杨;;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下的区际产业转移[J];山东经济;2011年05期

4 何炜;;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邱婷;;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09期

6 何炜;;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森;区域产业联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洁;江西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与政策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彭范;我国区域产业转移效应的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许建琴;中国纺织企业区际产业转移的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4 庞玉兰;新疆出口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5 张祥庭;泛珠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虞晓平;产业区域转移和承接研究:理论与实证[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曹又波;我国产业集群迁移机理与湖南经济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8 陈维;产业转移的城镇化效应及政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9 申t@琴;区域产业转移不同主体分析与承接地政府作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0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50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0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