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13:23
【摘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区域经济发展却面临着不平衡的局面。随着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差异问题的凸现,加快发展中、西部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其社会各界共同的目标。2006年中央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给中部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作为一个包含国际间和地区间投资与贸易活动的综合过程,产业转移逐渐成为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实现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因此,研究安徽如何理性地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对加速实现安徽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并对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然后,对长三角两省一市的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长三角的产业具有很大的趋同性。并从工业结构效益,资本运用能力,技术进步的速度的角度全方位分析了长三角产业2001-2005年间的产业发展情况,对有关行业的产业转移的现实可能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确定了长三角可以转移的产业。随后从劳动力,自然资源方面考察了安徽省的要素禀赋水平,并分析其中可比较的自然资源相互间的组合优度。对安徽省的工业结构效益、资金运用能力、及技术进步速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分析了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最后从加强与长三角的区域合作、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融资渠道、构建人才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相应对策和措施。
【图文】:

GDP增长速度


第二章长三角产业分析2.1长三角经济圈概述1976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世界上的城市群体系》中,首次将上海城市群—即长三角地区与全球其他五大城市群—纽约,多伦多与芝加哥,东京,巴黎与阿姆斯特丹,伦敦与曼彻斯特并肩排列为全球第六城市群。狭义上,长三角经济圈是指经济地理意义上的城市概念,包括上海市、江苏中南部的南京、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市和浙江北部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台州7市,共16个中央直辖与省辖城市,总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户籍8264.31万人。目前,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各城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大中小城市最齐全、城市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之一〔25一川。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下面以长三角经济圈“十五”期间16市的GDP变化来看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概貌,如2一1所示:050502231110000

都市圈,空间布局,三级


尹护扩尹沪沪沪沪扩扩矿扩沪扩扩尹旦旦旦兰匹些鱼些旦鱼元更.....2005年GDP(亿元)一平均增长率(%)}图2一l长三角经济圈16市GDP增长速度数据来源:长三角经济圈16个市2001一2005年的统计年鉴在广义上来说,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简称为“长三角地区”。在本文中将仍然遵从两省一市的中心城市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区,,将江苏、浙江两省的其他地区为长三角的边缘区。以长三角地区作为一个有核心区和边缘区共同构成的一体化经济区域为研究对象,可以充分考虑江、浙、沪各级行政区及省级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2.1.1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趋势研究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可以看出,中心城市GDP占所在国GDP的比重一般为15%以上。根据长三角各省市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比重占我国GDP的18.6%。当然,长三角要想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仅靠上海市的经济贡献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长三角地区应该组建成一个“多心组团、分层辐射”的世界级都市经济圈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虞晓平;产业区域转移和承接研究:理论与实证[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廖和芸;苏北产业转移承接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3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53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7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