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区域创新模式选择与制度安排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省贵;顾新;;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基于后发优势理论[J];科技与经济;2011年04期
2 方永恒;梁倩;;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5期
3 王钰;;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J];辽宁经济;2011年09期
4 戴年红;廖和平;;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运行机制探讨[J];文教资料;2011年26期
5 董昕;解琨;许阳阳;孔凡平;;产业集群内集成化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研究[J];物流科技;2011年07期
6 杨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及合作模式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1期
7 安亚宁;王建廷;熊翼飞;;天津滨海新区农村城市化模式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8 许亦楠;;长三角区域创新集聚的比较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08期
9 李壮;孙英隽;陈妍;;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的模式选择与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9期
10 王艳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刍议[J];企业研究;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庹国柱;朱俊生;;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2 李希富;;会计综合实验室的目标定位与模式选择[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3 蔡守秋;蔡文灿;;循环经济立法研究——模式选择与范围限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4 李静云;;循环经济立法必要性及其立法模式和原则探讨[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5 周珂;王小龙;;论我国环境教育的法制化[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6 韩之国;;论海事统计分析系统方案设计的模式选择[A];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海事与安全论文集[C];1999年
7 赵宪军;杨海芬;;保定市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及模式选择[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希敏;高帆;;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与模式选择[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郝志军;游经元;;高速铁路建营模式选择[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张鸿;张忠德;;陕西信息产业发展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刘廉君;河北全力构筑区域创新体系[N];科技日报;2003年
2 海际大和证券公司调查研究部;金融混业经营的优势与模式选择[N];上海证券报;2005年
3 王爱俭;发展我国社区银行的模式选择[N];天津日报;2005年
4 省科技厅 徐根应;构建安徽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路[N];安徽日报;2009年
5 李明彩;建立区域创新体系 促进沈抚同城化[N];抚顺日报;2009年
6 周华锋;安徽省政府参事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记者 俞凤琼;福建构筑区域创新体系[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8 姜小莉;加快建设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N];常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谢开飞 实习生 宁宇;着力构筑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N];科技日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廖强;加快自主创新发展 建立区域创新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继明;省级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罡;中国银行业并购研究:动因、效应及模式选择[D];湖南大学;2005年
3 田红娜;中国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营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冯光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郭振宗;中国农业企业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6 江蕾;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徐东;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合约经济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8 李建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张伟;区域创新体系中产学研合作行为与微观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丹华;技术创新战略的理性思考与模式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建峰;江西省区域创新模式选择与制度安排[D];南昌大学;2007年
2 王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选择[D];厦门大学;2007年
3 徐国栋;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多种模式及选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姜聃;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其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隋铭;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及其应用探析[D];清华大学;2004年
6 任改玲;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SWOT分析与模式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7 张玉霞;民事审前程序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沈春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D];清华大学;2005年
9 于秋景;企业产融结合模式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孙莲;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企业战略联盟运作模式及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57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57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