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以文化旅游为引擎的清江流域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15:02

  本文关键词:以文化旅游为引擎的清江流域协同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旅游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兴产略支柱性产业,也是推动湖北经济建设的重要引擎。而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城镇化建设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中,是落实美丽中国建设,推进美丽湖北建设的关键。清江流域开发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总体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清江流域总体经济水平不高,但其旅游资源丰富。本文重点分析清江流域社会经济、产业布局、资源禀赋等方面的现状,研究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引擎推动清江流域协同发展的发展模式及路径,提出清江流域"T-GESTE"即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引擎,以政府主导为核心,企业参与和协会监督为动力,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创新流域发展的协作与保障机制,为资源丰富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提供发展模式及路径的参考。本文一共分为7个章节,其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讲述了本文的整体研究思路及框架,包括选题来源、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所用的方法和研究的整体技术路线图。第2章论述了本文研究所涉及主要的概念(生态文化、文化旅游、旅游城镇化、流域经济等)和理论(旅游经济理论、产业聚集理论、区域旅游合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区位理论等)。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流域文化旅游的相关研究,国外流域文化旅游研究起源于城市滨水地区的研究,在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的基础上,更关注流域的生态旅游。而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主要关注于流域文化旅游业对流域经济的带动作用,通常借鉴国外理论对国内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从第3章到第6章便是基于前文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对本文主体部分的研究。第3章论述了清江流域发展的基本状况。首先介绍了清江流域的地理及资源状况,然后分析了渔业、农业、城镇工业、旅游业等主要行业的发展状况及产业布局情况,用SWOT模型分析了清江流域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第4章梳理了清江流域的旅游资源禀赋及其地域与文化上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清江流域内部文化旅游发展的合作与竞争状况。通过对清江流域客源市场的分析及地理呈现,对清江流域进行了客源市场定位,为清江流域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指明了方向。第5章在基于前文的研究上提出了"T-GESTE"即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引擎的发展模式,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利益相关者监督、交通、环境五个方面组成了立体的治理模式,以期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流域整体发展水平。第6章设计了流域协同发展的机制保障体系。清江流域协同发展涉及7个不同地市州的地方利益,流域协同发展本质上是流域以文化旅游为引擎的区域经济合作,为了克服合作障碍,保障协同发展的顺利推进需要机制上的创新与支持。第7章在总结本研究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文化旅游 清江流域 协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5
  • 1.1 选题来源12
  • 1.2 研究背景12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13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3-15
  • 1.4.1 研究方法13-14
  • 1.4.2 技术路线14-15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15-22
  • 2.1 概念解读15-16
  • 2.1.1 生态文化15
  • 2.1.2 文化旅游15
  • 2.1.3 旅游城镇化15-16
  • 2.1.4 流域经济16
  • 2.2 相关理论评述16-18
  • 2.2.1 旅游经济理论16
  • 2.2.2 产业聚集理论16-17
  • 2.2.3 区域旅游合作(旅游一体化)理论17
  • 2.2.4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17-18
  • 2.2.5 旅游区位理论18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8-22
  • 2.3.1 国外流域文化旅游相关研究评述18-19
  • 2.3.2 国内流域文化旅游相关研究评述19-22
  • 第3章 清江流域发展现状分析22-31
  • 3.1 清江流域区位概况22-24
  • 3.1.1 地理范畴22-23
  • 3.1.2 资源赋存概况23-24
  • 3.2 清江流域产业布局及定位分析24-31
  • 3.2.1 农业与旅游业为核心的产业布局24-27
  • 3.2.2 高度可达性的交通网络27
  • 3.2.3 社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27-29
  • 3.2.4 SWOT分析29-31
  • 第4章 清江流域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31-43
  • 4.1 丰富的旅游资源赋存31-36
  • 4.1.1 优越宜人的环境质量31
  • 4.1.2 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31-32
  • 4.1.3 如诗如画的峡谷风光32
  • 4.1.4 风格各异的特色村寨32-35
  • 4.1.5 神秘莫测的溶洞世界35
  • 4.1.6 历史久远的人类遗址35-36
  • 4.1.7 雄伟壮观的现代工程36
  • 4.2 旅游资源特点36-38
  • 4.2.1 独树一帜,特色显著36
  • 4.2.2 数量众多,类型丰富36
  • 4.2.3 沿江分布,相对集中36-37
  • 4.2.4 亟待开发,潜力巨大37-38
  • 4.3 旅游竞合分析及市场定位38-43
  • 4.3.1 流域内部旅游发展的合作38
  • 4.3.2 流域内部旅游发展的竞争38-39
  • 4.3.3 旅游市场定位39-43
  • 第5章 清江流域发展模式43-55
  • 5.1 政府主导(Government-led)43-45
  • 5.1.1 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阶段分类43-44
  • 5.1.2 清江流域政府有限主导的发展形式44-45
  • 5.2 企业主体参与(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45-47
  • 5.2.1 旅游业的公共产品特性45-46
  • 5.2.2 PPP的公私合营模式46-47
  • 5.3 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发展引擎(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y)47-49
  • 5.3.1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可行性47-48
  • 5.3.2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推动及关联性48
  • 5.3.3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48-49
  • 5.4 利益相关者监督(Stakeholder supervise)49-50
  • 5.4.1 核心利益相关者(本地居民、压力集团、旅游企业)49
  • 5.4.2 利益均衡体制创新——建立PAC制度49-50
  • 5.5 交通先行(Traffic construction)50-52
  • 5.5.1 公路交通50-51
  • 5.5.2 铁路交通51
  • 5.5.3 航空交通51-52
  • 5.5.4 水运交通52
  • 5.6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52-55
  • 5.6.1 生态准入机制建设与完善52-53
  • 5.6.2 政府管理部门引领与指导53
  • 5.6.3 旅游业主体配合与推动53-55
  • 第6章 保障机制创新及发展路径研究55-60
  • 6.1 协作机制55-56
  • 6.1.1 明确中心,平等共赢的协作机制55-56
  • 6.1.2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协作机制56
  • 6.2 利益机制56-57
  • 6.2.1 分配机制57
  • 6.2.2 补偿机制57
  • 6.3 保障机制57-60
  • 6.3.1 平台构建58
  • 6.3.2 共管机构58
  • 6.3.3 政策法规58
  • 6.3.4 监督保障58-60
  • 第7章 研究小结与展望60-61
  • 7.1 研究小结60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青超;黄河三角洲的地貌结构及发育模式[J];地理学报;1982年04期

2 施静如;;旅游经济学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09年16期

3 吴忠军;论旅游扶贫[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秦月;秦可德;徐长乐;;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11期

5 曾光;周伟林;;产业聚集理论及进展[J];江淮论坛;2005年06期

6 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年02期

7 梁玉华;流域系统——概念和方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8 李志飞;夏磊;;中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刘益,陈烈;旅游扶贫及其开发模式研究[J];热带地理;2004年04期

10 李滨,张志明;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应有理念[J];学术交流;2001年05期


  本文关键词:以文化旅游为引擎的清江流域协同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5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0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