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融入中日韩经济圈效应探讨:发展中大国经济一体化理论视角
发布时间:2020-05-20 20:24
【摘要】:当前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的研究较多集中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研究,本文跳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研究视角,以中日韩经济圈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问题的研究方面,诸多学者没有具体针对发展中大国进行相关研究,相关理论较为缺失。同时,其研究较多集中于定性分析的层次,即使是定量分析也远没有模型化的程度。在这种研究现状下,中日韩经济圈作为中日韩三国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 本文立足发展中大国的研究视角,对学者在研究中涉及较少的发展中国家和大国相结合的研究角度对中国融入中日韩经济圈的相关效应进行分析。本文对中国融入中日韩经济圈的理论基础(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共同市场理论)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理论对发展中大国参与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 同时,中日韩经济圈正在逐渐形成阶段,其最终是否能形成还缺乏相关的分析。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日韩经济圈的发展现状,介绍了中日韩经济圈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其发展性的历程。在介绍了基本情况之后,本文对中日韩经济圈形成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从对外经济开放度、出口结合度、产业内贸易指数和比较优势指数的角度分析了贸易可行性分析,从中日韩投资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投资可行性分析,说明中日韩三国经济的互补性仍然是中日韩经济圈形成的基础。中日韩经济圈的最终形成使本文的分析具有实践意义。 在构建了本文分析的理论框架基础以后,本文将这些理论结合中日韩经济圈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对中日韩经济圈的贸易效应和投资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对中日韩经济圈给中国带来的贸易效应和投资效应给出了具体的量化公式,这也是本文在理论层面的一个创新点。 本文以具体的效应理论为指导,从中日韩三国的合作机制的博弈分析、中国对中日韩经济圈的影响以及中日韩经济圈为中国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圈内合作博弈分析的层次,本文借鉴合作博弈的模型分析了中日韩圈内合作磋商建制的方向,即三国应建立磋商机制以为获益较小国或受损国给予补偿,以提高三方合作的积极性。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本身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世界影响的提高将为中日韩经济圈进行了正向效应,可见中国对中日韩经济圈带来正向的净福利。同时,中国作为中日韩经济圈的成员国,中日韩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对中国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加入发展中大国影响因素,建立了贸易创造效应的量化模型,得出中国所得到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日韩两国的具体结论。 本文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分析的结论为中国融入中日韩经济圈提出了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的选择,并强调了应以次区域的方式进行合作的先期试点以为今后合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经验。 总之,本文以发展中大国的视角为新的研究方向,将效应分析的通用理论应用到中日韩经济圈的范围内,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具体的逻辑结果,从而为中国参与中日韩经济圈提供政策建议。
【图文】:
和韩国之间的贸易有明显加快的态势,中国对日本的贸易余额由顺差变为逆差,对韩国则长期维持逆差,日本对韩国则长期保持顺差。中国己成为日韩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自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来,中国经济在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也在不断的扩大,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中国是当前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发展中经济大国。从经济总量上看,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高达300670亿元,合计43993亿美元20,己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从国际贸易上看,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561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出口额达到14285亿美元,第一次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从国际金融的角度看,2009年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己达到23992亿美元,因此,即使我国国际金融影响力较之欧盟、美国和日本都比较弱,但是巨额的外汇储备扩大了我国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与世界的联系也比较紧密,同时,这也反映国对世界的依赖程度较之中国和日本也比较高。日本虽然依存度比中国和韩国都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经济的对外程度较低。虽然对外贸易的绝对数额比中国和韩国都大,但是日本作为世界大经济体,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数较大,这致使日本的外贸依存度较低。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己从1990年的17.6%上升到2005180%,2007年更是上升到了28.22%。因此,对外贸易对于日本经济有着轻重的作用。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1992年到2005年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有34、3%上升到63.0%,2007年上升到了66.24%,这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经济增长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界市场,受国际宏观经济状况影响的程度较为深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114.46
【图文】:
和韩国之间的贸易有明显加快的态势,中国对日本的贸易余额由顺差变为逆差,对韩国则长期维持逆差,日本对韩国则长期保持顺差。中国己成为日韩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自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来,中国经济在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也在不断的扩大,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中国是当前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发展中经济大国。从经济总量上看,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高达300670亿元,合计43993亿美元20,己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从国际贸易上看,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561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出口额达到14285亿美元,第一次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从国际金融的角度看,2009年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己达到23992亿美元,因此,即使我国国际金融影响力较之欧盟、美国和日本都比较弱,但是巨额的外汇储备扩大了我国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与世界的联系也比较紧密,同时,这也反映国对世界的依赖程度较之中国和日本也比较高。日本虽然依存度比中国和韩国都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经济的对外程度较低。虽然对外贸易的绝对数额比中国和韩国都大,但是日本作为世界大经济体,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数较大,这致使日本的外贸依存度较低。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己从1990年的17.6%上升到2005180%,2007年更是上升到了28.22%。因此,对外贸易对于日本经济有着轻重的作用。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1992年到2005年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有34、3%上升到63.0%,2007年上升到了66.24%,这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经济增长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界市场,受国际宏观经济状况影响的程度较为深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114.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铁立,姜怀宇;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研究:一个边界效应的分析框架[J];东北亚论坛;2005年03期
2 刘重力;盛玮;;中日韩FTA战略比较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8年01期
3 李靖宇,马平;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的战略思考[J];东北亚论坛;1999年01期
4 苏纪兰,唐启升;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基础研究的发展——国际趋势和国内需求[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5 赵永利,鲁晓东;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次区域经济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2004年01期
6 张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中日韩之间贸易和投资关系[J];国际贸易;2003年01期
7 牛岛俊一郎,阿部一知;受益三国——中日韩之间经济一体化与直接投资[J];国际贸易;2003年01期
8 任寿根;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与战略选择——从模仿经济学角度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9 翟立宏;山东半岛城市化的目标模式与战略措施[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2673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7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