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C9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继红;;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付八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探寻——欠发达地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8期
3 金祥荣;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应注意的十大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4 张正原;试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J];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5 赵炳起;制度创新: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J];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6 袁景衡;论商品出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6期
7 张翌鸣;许世建;章青松;邓国光;过静;刘行一;;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优效发展策略选择——以江西省鄱阳县为例[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3期
8 张小青;;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生成机制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9 蓝星;卢海;;以农民画为重要资源的欠发达地区创意产业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10 朱国传;论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障碍及其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拾松;;论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张舒;;从日本欠发达地区开发政策看中国西部大开发[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3 卢剑;;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城镇化的困境与出路——以内蒙古为例[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凡兰兴;;对欠发达地区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的探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5 刘修礼;;提高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竞争力的策略思考[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应中;;欠发达地区师专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初探[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杜立中;马晓路;Nalini Singhal;Khalid Aziz;Douglas D.McMillan;;标准化的新生儿急诊处理项目(ACORN)在浙江欠发达地区的实施经验[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占仓;蔡建霞;;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作用机理研究——以河南省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姜先光;;“五合章”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自理[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10 付承伟;潘峰华;;我国交通网络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1995—2005)[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西金融学会会长 白鹤祥;强化金融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中的辐射作用[N];金融时报;2005年
2 江海;长三角区域经济呈现共同发展的好势头[N];中国信息报;2006年
3 记者 许开峰;宝泉岭局市联手 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新路[N];北大荒日报;2011年
4 记者 左文辉;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N];宁波日报;2005年
5 严娜;区域经济之魂[N];现代物流报;2007年
6 通讯员 田智;张萍区域经济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长沙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哈密地区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回顾[N];哈密报(汉);2008年
8 CUBN记者 陈文喜;生态经济黄三角试行区域经济新路径[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心平;南中心:区域经济的增长极[N];乐山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韩浩 章梅 实习生 洪毅彬 蒲亮 通讯员 关雨;湛江构建区域经济最佳结合点[N];南方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淑华;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颖丽;欠发达地区吸纳科技人才机理及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杨凌;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廷勇;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测度与实证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王莉茗;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张庆滨;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李晶;辽宁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9 来逢波;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与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建华;中国转型期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芳;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李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4 刘海燕;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理论与实证分析——以欠发达地区为例[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海英;我国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的财政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孙磊;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8 石志恒;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与协调发展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肖武;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雪;西部大开发中的产业转型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78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7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