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系统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02:15
【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从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出发,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系统,是整个国家和谐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该子系统除与大系统具有共同的特征、属性、层次外,还有自身的特点。倘若在构建全国和谐社会系统中,只强调一般而忽视“特殊”,显然这一大系统仍然还不是我们理想的和谐系统。学术界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环境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广泛研究。但从经济学视角对多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以构建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论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演绎与归纳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现状出发,针对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所面临的区域经济差距、生态环境脆弱和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根据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交叉、制约以及协调促进的辩证关系,建立了由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5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系统分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和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并就多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图文】:

恩格尔系数,城镇


图 5-4 2005 年多民族地区城镇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方面,多民族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评价值上看镇恩格尔系数指标值排序为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贵州、广西、西藏。相较个指标而言,民族地区的城镇恩格尔系数差别相对较小。指标值最高的是内蒙古,为 1.16,属于良好水平;贵州、青海、宁夏和新疆都属于正常水平,指标值分别为 01.06,1.02 和 1.04,其中贵州的指标值小于 1,表明其略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三个地区都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 5-5)。但是,如果结合其较为低下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其现象背后的实质。多民族地区较低的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是在可支配收入较低的收入约束下于市场化所带来的其他消费性支出,如教育、医疗、住房、水暖电等支出快速增长动降低食品支出的结果。实际上,在食品消费总量及营养结构上,多民族地区城镇与全国以及东部地区相比都存在着较大差距。2005 年,在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127;D633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玉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反贫困绩效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2 杨晓丽;地方政府在和谐青海构建中的角色定位[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78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78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2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