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湖南经济增长的物流支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11:09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物流产业己经成为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优化产业结构、整合物质资源、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现代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也成为各级政府和理论界共同探讨的话题。在阅读和归纳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以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主线,就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进行了研究。 本论文不仅从理论上分析了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而且运用湖南1982-2006的年度数据,选取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四个重要因素——物流固定资产投资、物流从业人员比、物流网络里程和人均物流基础设备拥有量作为衡量物流发展的量化指标,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就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定量地探讨了物流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 结果表明,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协整方程来看,物流企业固定资本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显著,但是其贡献率比较低。从短期来看,以公路为代表的交通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的,从长期均衡关系看,以公路为代表的交通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此外物流从业人员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物流行业的持续发展,对经济协调发展也起着阻碍作用。 最后结合实证结果,针对湖南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湖南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图文】:

物流供应链,历程,物流产业


图 2.1 物流供应链的发展历程物流概念的演变过程中,,物流过程是供应者到需要者的全部流动过物流定位于“卖方与买方之间”和“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都局限于物的位移,这显然是不够的。它还应包括到运输、储存、保管、搬物处置、货物拣选、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立但又有某种联系的物流相关活动的集成、一体的系统。.物流产业的内涵及界定于人们在物流定义和内涵方面存在不一致地认识,因此物流产业的尚未统一。(目前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中尚未专门把物流产业列业的定义严格限定其内涵,则应是提供物流服务作为其主要产品的总和。广义一点的定义则是泛指一种包含各种物流服务形式、具有理组织特征、涵盖交通运输、仓储、信息、流通加工、包装、搬运在内的企业集合。鸣[11]对现代物流产业给出了如下定义:物流产业是一种包含各种业

序图,序列,平稳性


Ln(R) Ln(T/P)图 3.1 原序列时序图从图3.1中可以看出Ln(GDP) 、Ln(IWL) 、 Ln(LWL/L)、 Ln(R)和 Ln(T/P)在1982~2006年的变动都呈现出非平稳性,除物流从业人员比外都具有共同向上发展的趋势。说明二者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其一阶差分序列可能是平稳序列。但一阶差分序列是否平稳,需做进一步的单位根检验。研究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关系,首先要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所谓序列的平稳性,即指一个序列本身的均值、方差和自协方差是否平稳,如果一个时间序列上述统计量是一个稳定的数值,那么说明该序列为平稳序列,否则为非平稳。通常如果一个序列为非平稳,将会导致“谬误回归”现象从而降低相应的统计检验功效。理论上检验序列的平稳性及阶数需要使用单位根检验来确定[29]。单位根检验方法很多,一般有 DF、ADF 和 PP 检验,本文采用发展较为成熟的 ADF 检验方法来检验样本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F2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海闻;;对待经济增长不能走极端[J];共产党员;2011年14期

2 魏颖;;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3 ;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六大问题[J];求知;2005年02期

4 ;质量型经济增长更具里程碑意义[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1年02期

5 薛剑虹;;信息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效应分析与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4期

6 万军;;《经济增长及其可持续性研究——兼论河北省经济增长问题》书评[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3期

7 黄文正;;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人力资本投资分析[J];时代金融;2011年14期

8 万道琴;杨飞虎;;严格界定我国公共投资范围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9 李海申;景志英;苗绘;;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和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5期

10 孟丽静;;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莫文;彭运石;;主观幸福感和经济增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10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烨 李克;保持经济增长 消费“马车”仍需提速[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钟欣;经济增长有所放缓是件好事[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记者 张小梅 张骅;解决经济增长有效支撑是关键[N];中国企业报;2005年

4 记者 孙秀霞;我省经济增长保持良好态势[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昌鸿;美经济增长步伐放慢[N];证券时报;2005年

6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孙立坚;经济增长放慢如何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力保经济增长[N];光明日报;2008年

8 本报评论员;迅速行动起来 力保经济增长[N];宁波日报;2008年

9 见习记者 郭锦辉;消费引擎“护航”经济增长[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巴曙松;推进转型,寻找经济增长新空间[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8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韩长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9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10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0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80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1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