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银行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832.7;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乃光;;金融创新与海南银行业发展思考[J];今日海南;2011年08期
2 ;追问四大行日赚13亿背后的问题[J];财政监督;2011年12期
3 ;银行业:中长期看好[J];金融博览(财富);2011年06期
4 匡平;;银行在发票开具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J];金融会计;2011年08期
5 尚文程;;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在银行业的应用[J];辽宁经济;2011年08期
6 黄秀兰;胡基红;;浅谈我国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J];老区建设;2011年08期
7 徐枫;;浅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1期
8 甄长超;;小区域经济是农村全面发展的一条路子——安徽省全椒县小区域经济调查[J];乡镇经济研究;1994年12期
9 余奎;;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06期
10 岳建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策略探讨[J];中国外资;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市欧洲学会等举办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印堂;;银行业面对入世的选择[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3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07)摘要[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于良春;鲁志勇;;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个新扩展——银行业微观经济学评述[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付承伟;潘峰华;;我国交通网络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1995—2005)[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管镇滨;马锦郁;;西北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张玲;张晓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启示[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付晓东;;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马生全;冯静;高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各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静态评判模型[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冯拾松;;论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丹;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区域经济[N];长江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潘霓;银行业半年“五宗最”[N];证券日报;2005年
3 记者 王妮娜;银行业系列法规将出台[N];中国证券报;2005年
4 早报记者 毛明江;银监会谋“根治”银行业案件[N];东方早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徐以升;区域经济年中盘点 增长方式亟待谋变[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6 ;银行业要为中原崛起提供金融支撑[N];河南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周琪;银行业试水“问责制”[N];经理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周芳;服务加速银行业洗牌[N];济南日报;2005年
9 记者 陶冶;全球银行业:春风得意马蹄疾[N];金融时报;2005年
10 赵萌;俄银行业:进步不小风险犹存[N];金融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晶;辽宁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林矗;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许竹青;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及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文宏;中国银行业税收效应与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4年
6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程玉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卢阳春;转型期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晖;民营中小银行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3 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李海英;我国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的财政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磊;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石志恒;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与协调发展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杨建;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赵子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燕;我国区域产业集群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四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80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8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