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软投入的测度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12:37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提高软投入是实现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重要保障。已有研究主要从理论层面研究软投入及软投入的组成要素,少有学者对软投入进行定量测度。本文从软投入的概念及内涵出发,基于软投入的构成要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从综合政策投入、综合科技投入、劳动者积极性投入三个方面,构建软投入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了 24个评价指标。实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利用逐层拉开档次法,对我国各省份软投入进行测度及综合评价分析。搜集2007-2016年我国各省份数据,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从综合政策投入、综合科技投入、劳动者积极性投入三个子系统入手,对我国30个省份(未含西藏、香港、澳门、台湾)的软投入进行测度及评价分析,然后根据子系统得分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得到软投入的综合评价得分,并利用层次聚类(Ward法)将30个省份划分梯队,将浙江与其它省份进行比较,明确浙江软投入的发展现状,剖析优劣势。第二,构建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软投入组合质量进行评价。根据构建的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我国各省份综合政策投入、综合科技投入、劳动者积极性投入的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划分协调等级,对浙江的软投入组合质量进行评价,并与其它省份比较分析。第三,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软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构建软投入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模型,理论假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软投入三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二是软投入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三是软投入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影响经济发展。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的软投入水平及软投入组合质量不断提升,发展趋势良好。浙江省软投入水平较高,在全国处于第六位;在浙江省软投入各要素比较及浙江与其他省份软投入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浙江的综合政策投入与劳动者积极性投入较优,而综合科技投入略显不足。浙江软投入组合质量较高,但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应根据自身发展的优劣势,在保持劳动者积极性投入优势地位的同时,加快重视提升综合科技投入。从软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软投入三个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软投入对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并且能够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来促进经济发展。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软投入理论及研究方法,为客观认识软投入、提高软投入水平、提升软投入组合质量提供依据,为促进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图文】:

雷达图,软投入,要素投入,雷达图


排名差异不大。逡逑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出近十年浙江省软投入及各要素投入的变化,绘制如下雷达图(如逡逑图4-2)。从得分上可以看出,2007-2016年,浙江软投入三个要素的得分及软投入综合得逡逑分均处于持续增长态势。从软投入及各要素得分的变化上看,综合政策投入得分的增幅最逡逑为明显,特别是2007-2011年间增速最快;劳动者积极性投入得分从2013年开始增幅较大,逡逑发展较为迅速;综合科技投入得分的变化相对较小,2014开始增幅有所提升。从软投入及逡逑各要素得分的排名上看,浙江的劳动者积极性投入得分最高,近几年劳动者积极性投入得逡逑分变化曲线与软投入综合得分变化曲线近乎重合,表明劳动者积极性投入在浙江软投入的逡逑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综合政策投入与综合科技投入的发展趋势类似,但得分比综合科技逡逑投入得分高;在三个要素投入中,综合科技投入略显不足,得分最低,应增强对科技、教逡逑育的投入水平

空间分布,软投入,要素投入,省份


图4-3邋2016年浙江与其他省份软投入及各要素投入得分对比雷达图逡逑为了更直观地站小?中国各W份软投入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利用ArcGis邋Desktop绘制逡逑了中国各竹份软投入分布地图(图4-4),图中颜色越深表示软投入水平越高,,西藏、台湾逡逑己剔除,用白色表示。由图4-4可以看出,我国30个哲份的软投入水平在区域间差异明显,逡逑东部沿海省份的软投入水平相对较高,中部、中北部地区次之,东北部、西部、西南部省逡逑份的软投入水平较低,需进一步提升软投入水平。逡逑5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C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娟;;金融环境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力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10期

2 苗苗;;浅议图书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2年02期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又好又快发展[J];新重庆;2008年10期

4 ;全面落实“314” 又好又快促发展[J];新重庆;2007年12期

5 王怀生;;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6 林更生;;科技录像为群众架起“致富桥”[J];浙江电化教育;1994年03期

7 李永军;;新常态更需新思维[J];中国有色建设;2014年03期

8 焦君安;;浅析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万州区——经济发展提档提速[J];新重庆;2009年12期

10 耿烽;;企业如何应对目前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J];现代焊接;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必俊;;发展健康产业 促进健康长寿和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A];2009中国老年保健暨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9年

2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3 陈继平;潘丽珍;庞森;;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4 翟庆昌;李颖;李有为;杨雨;张宁;;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5 陆群;周洁;欧坚;;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6 周轶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设“效益深圳”[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征;;充分重视现代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8 任保平;;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经济发展的转型及其创新支持[A];中国首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广州市海珠区课题组;张月恒;;城市街道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A];经济科技研究论集[C];2010年

10 刘中朝;;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洁;贵州推三项金融新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N];贵州政协报;2013年

2 党贺喜;奋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N];郑州日报;2006年

3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 自治区工商联党组书记 杨锦明;发挥工商联特色优势 推动非公经济发展[N];宁夏日报;2016年

4 记者 杨蕾;建平台抓项目挖潜力 推动经济发展[N];潮州日报;2016年

5 记者 罗晓君 通讯员 徐冰艳;独山港镇加速路网建设全力助推经济发展[N];嘉兴日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 单永东;克州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N];克孜勒苏日报(汉);2016年

7 记者 张云;真抓实干 奋力拼搏 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更好水平[N];山西日报;2016年

8 记者 吕华 见习记者 雷鸣;强化创新驱动 加快转型升级 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N];西安日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廖蓝蕾;自贡高新区跑出“加速度”[N];自贡日报;2016年

10 本报记者 朱剑红;爬坡过坎 行稳致远[N];人民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甘;精英形成、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D];武汉大学;2013年

2 陈伟平;基于博弈视角的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侯鹏;习近平经济发展新常态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4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7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8 吴丽燕;澳门经济发展及其供需平衡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冯振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与优化调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黄建宏;经济发展与利率的决定:一个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云川;地方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2 孙晓雨;山西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年

3 董庆松;苏德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20世纪20-40年代)[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4 孙圣松;知识产权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5 臧雪;电子商务对镇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8年

6 吴电亮;安徽省经济发展中金融结构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7 许凌洁;新常态下东北民营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8 荀丹丹;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经济发展现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9 王晓珊;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8年

10 杨安定;闻喜县精准扶贫问题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83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683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b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