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兰州都市圈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0:00
【摘要】: 都市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城市——区域发展到一定程度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共同作用的体现。构建以大都市为核心的都市圈,推进空间与经济的整合发展,形成紧密型一体化共生区域,是我国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创新的新议题。在我国欠发达的西北地区,都市圈的建设有利于发挥西北地区城市的整体优势,提升区域的综合功能和整体竞争力。兰州作为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大中心城市,在世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下,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下,兰州都市圈的建设势在必行。 论文将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与较全面的最新统计资料结合起来,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计量地理学等理论和方法,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深入探讨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并实证研究兰州都市圈的形成。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概括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和论文思路。在理论上,对都市圈及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都市圈的特征与功能;在实践上,介绍了国内外著名都市圈的发展概况。其次重点对都市圈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都市圈形成的因素,研究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并探讨都市圈形成中的保障机制,强调政府在都市圈形成中的作用。在实证分析部分,论文界定了兰州都市圈的范围,从启动机制、运作机制、保障机制、协调机制等几个方面论证兰州都市圈的构建。
【图文】:

大都市圈,日本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形成了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为代表的三大都市经济圈(图2.2)。东京大都市经济圈是由内核区、中层区、外层区组成的半径100多km,面积3.7万kmZ的城市化地区。2000年聚集了4230万人,占日本全国人口的32%左右,是日本金融、贸易、制造业最集中的地区。大阪大都市经济圈圈域面积2.7万kmZ,占日本国土面积的7.2%,人口2000多万,占日本总人口的16.5%,是日图2.2日本京一阪一神大都市圈

示意图,示意图,都市圈,中心城市


包括岐阜市、丰田市以及四日市等环状城市带共同构成为一体的半径达50至70km的城市化地区。2.3.2我国都市圈发展实践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强力推动下,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2003年末我国城市化的实际水平己经达到了40.5%。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和辽中南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大城市的地域空间组织开始从单体型城市的简单形态,,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诸多城市和地区相互交融形成的都市圈的复杂形态转变,大上海、大北京、大广州、大沈阳等大都市圈的雏形已经初步形成,同时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的周边地区,一些区域性都市圈和地方性都市圈也在逐渐形成,以这些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99.27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邢铭;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Z

本文编号:2702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02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5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