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兰州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02:36
【摘要】: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表现形式,是区域发展状态本质反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分散于地理空间的相关资源和要素连接起来,而且能够产生特有的经济效益。因此,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者制约作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甘肃省将兰州经济区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的建设重点,为兰州经济区发展提供了更直接更现实的机遇。与此同时,兰州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如经济布局受资源环境条件约束严重,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行政区划障碍和市场分割明显等严重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和矛盾,而这些问题和矛盾都能直接或间接的通过优化兰州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来解决。基于此,本文首先界定了兰州经济区空间范围,对其经济空间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紧接着分析了兰州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主要影响和构成要素,明确了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所处的阶段和主要构成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区内各地发展条件。在综合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优化兰州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的方案及调控措施,为兰州经济区开发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证借鉴。 论文关于兰州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的研究包括五个方面,它们构成了论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第一章概论,主要是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相关的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兰州经济区范围界定与概况,在辨析与城市经济区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应用城市断裂点理论及相关城市经济区范围确定方法界定了兰州经济区范围,并简要阐述了兰州经济区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三章兰州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与问题,分析了兰州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兰州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及主要影响和构成要素分析,本章为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分析了兰州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通过分析明确了兰州经济区发展所处的阶段,根据发展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经济空间结构诸要素的战略目标;其次,全面分析了兰州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最后,分析了兰州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主要构成要素空间分布状况,其中包括各级经济中心中心性分析,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和产业空间集聚状况分析。第五章兰州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及调控措施,笔者指出应从整合兰白核心区、构建合理城市体系、优化兰州经济区经济布局结构三方面优化兰州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并提出了积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区内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强城镇间分工协作,促使各级各类城市职能协调发展等促进兰州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调控措施。
【图文】:

示意图,兰州,空间结构优化,示意图


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y表示城市在地图上的坐标值;PA、PB分别为A和B的心性强度值不同时,其吸引范围的分界线2 1,A B AA B AP x P y P y2)P P P ,并且在B或其延长线上,半径理论计算的断裂点P0也在这个圆弧上,是这个圆城

示意图,发车频率,兰州市,示意图


中心城市[28]。按照此标准,2006 年兰州市域总人80 万人,乡村人口 123.21 万人,属于二级中心城的划分标准,兰州的圈域半径应为 120Km。文参照南京都市圈规划的方法[29],以中心城市与发出汽车班次的时间间隔)作为替代指标,效果据分析,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紧密程率在 10min左右,,是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与国外②发车频率在 20min左右,是经济区的紧密联系要选择性区域,将视区域交通规划布局、城市主何种程度上参与经济区的功能地域组织。③发车城市的泛影响区域,不纳入到经济区空间范畴。发往周边各地的发车频率统计,得到兰州与周边。的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爱国,徐恒力,甘义群,黎志恒;西北地区水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5期

2 屠锦敏;屈鹏举;董晓峰;;兰州都市圈建设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1期

3 程大林,李侃桢,张京祥;都市圈内部联系与圈层地域界定——南京都市圈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4 李快满;石培基;;兰州经济区城镇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城市;2008年01期

5 王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6 陆玉麒;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7 乔标;方创琳;李铭;;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过程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8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9 年福华,姚士谋,陈振光;试论城市群区域内的网络化组织[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10 仇方道,朱传耿,单勇兵,马家常;中国县域综合实力评价与区域分异特征[J];地理科学;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2710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10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b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