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论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理论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其发展水平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但一些产业集群在对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问题,难以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实现集群生态化发展是产业集群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相关理论研究也应运而生。本文首先梳理了大量文献,对产业集群理论、生态理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等相关理论进行总结,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提炼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集群生态化生产、集群生态化管理、集群生态化技术以及企业间生态化协同四个层次。在此基础上,运用解释结构模型识别关键指标,得出影响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集群生态化生产(资源利用、污染治理)、集群生态化技术(技术研发、技术资源共享)及企业间生态化协同(外部监督)。再次,本研究选取G1法、群组决策特征根法、熵值法和离差法的组合赋权方法建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评价模型,综合主客观评价方法的优点,对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最后,选取辽宁省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大产业集群进行实证研究,分别阐述了沈阳大东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大连金州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概况,运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评价指标模型评价集群生态发展水平,以揭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分别从政府层面、产业集群层面、企业层面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提升辽宁省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水平,为学者进一步基于生态理论研究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理论 产业集群 集群企业 评价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062.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方法和手段10-11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11-13
- 1.4 文献综述13-18
- 1.4.1 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概述13-14
- 1.4.2 国内外关于生态理论的研究概述14-15
- 1.4.3 国内外基于生态视角下研究产业集群发展的概述15-17
- 1.4.4 综合评述17-18
- 1.5 创新点18-19
- 2 生态群落与产业集群的类比分析19-25
- 2.1 基于特征、结构的类比分析19-21
- 2.1.1 产业集群生态特征19-20
- 2.1.2 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结构要素20-21
- 2.2 基于生态位的类比分析21-22
- 2.2.1 生态群落的生态位21
- 2.2.2 产业集群的生态位21-22
- 2.3 基于种群增长的类比分析22-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3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5-37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5-26
- 3.1.1 研究方法25
- 3.1.2 数据来源及问卷设计25-26
- 3.2 范畴提炼和指标构建26-32
- 3.2.1 开放性译码26-30
- 3.2.2 主轴译码30-31
- 3.2.3 选择性译码31-32
- 3.2.4 评价指标小结32
- 3.3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指标关键程度识别32-37
- 3.3.1 解释结构模型构建及分析32-36
- 3.3.2 解释结构模型结果分析36-37
- 4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评价模型的建立37-42
- 4.1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37
- 4.2 单一评价方法确定指标权重37-40
- 4.2.1 G1 法确定指标权重37-38
- 4.2.2 群组决策特征根确定指标权重38
- 4.2.3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38-39
- 4.2.4 离差法确定指标权重39-40
- 4.3 组合赋权评价模型的构建40-41
- 4.3.1 组合权重的计算40
- 4.3.2 组合权系数的确定40-41
- 4.3.3 评价模型建立41
- 4.4 本章小结41-42
- 5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实证分析42-55
- 5.1 样本选择与分析42-43
- 5.1.1 沈阳大东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概况42
- 5.1.2 大连金州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概况42-43
- 5.2 样本数据收集与处理43-44
- 5.2.1 调研方法43-44
- 5.2.2 调研样本基本信息44
- 5.3 基于组合赋权的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评价44-54
- 5.3.1 数据信度检验45
- 5.3.2 组合赋权方法的确定指标权重45-51
- 5.3.3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评价51-54
- 5.4 本章小结54-55
- 6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对策分析55-60
- 6.1 政府层面55-56
- 6.1.1 制定集群生态化发展法律法规55
- 6.1.2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55-56
- 6.2 产业集群层面56-58
- 6.2.1 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生态产业链56-57
- 6.2.2 集群内外部协同研发生态技术57-58
- 6.3 企业层面58-60
- 6.3.1 集群企业推行减量化、循环化生产58-59
- 6.3.2 集群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59-60
- 7 结论与展望60-62
- 7.1 研究结论60
- 7.2 研究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5-66
- 致谢66-67
- 附录1 集群企业生态化发展情况调查问卷67-69
- 附录2 沈阳大东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原始数据69-70
- 附录3 大连金州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原始数据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荻;武春友;;产业集群生态化及其模式的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2 杨迅周;王玉霞;魏艳;任杰;;产业集群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2期
3 章穗;张梅;迟国泰;;基于熵权法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年01期
4 张洪潮;李秀林;;煤炭产业集群内互利共生企业间利益均衡研究——基于种群生态学[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2期
5 汪旭晖;张其林;;航运集群生态系统研究——以大连航运服务业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10期
6 黄欣荣;;从自然生态到产业生态——论产业生态理论的科学基础[J];江淮论坛;2010年03期
7 李中斌;;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产业集群模式探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8 赵云君;;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集群生态化转型研究[J];经济纵横;2010年02期
9 吴松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策略: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10 陈宇菲;丁静;刘志峰;;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结构、演化及运作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理论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6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