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天津自贸区功能作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30 03:20
本文关键词: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天津自贸区功能作用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贸区起步于二战时期,起初是资本主义为了扩大市场而创建的自由区或自贸区,后来经过发展,遍及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组成部分。我国自贸区创建较晚,但是后期发展较快,与韩国、澳大利亚分别创建了中韩、中澳自贸区,旨在促进两国商品进出口,降低关税。2014年12月天津自贸区作为我国批准建立的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参照上海自贸区的相关经验,同时依托天津正处于五大战略机遇叠加期及加快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研究采用了分类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国际和国内的自贸区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综合评价国际、国内各自贸区的发展形式以及发展方向,并将天津自贸区与上海、广东、福建自贸区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对天津自贸区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结构为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归纳了国外与国内自贸区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形式,以及创新之处及研究的局限。第二章首先介绍了自贸区的相关研究理论以及自贸区的内涵,全球自贸区的历史演变、自贸区的监管机构性质、自贸区的种类和功效分类,还包括其基本属性与特征等基本理论知识。第三章,阐述的是国内外自贸区演变过程。对国外和国内自贸区的发展分别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脉络和固有规律。第四章借助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融合天津自贸区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剖析天津自贸区的功能作用。第五章介绍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天津自贸区功能作用的对策思考。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天津自贸区借助五大战略机遇叠加效应,从机制创新、体制创新两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思考对策,以推动天津自贸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环渤海 协调发展 天津自贸区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52.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一) 研究背景10-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2-13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2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2-13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4
- (一) 研究内容13
- (二) 研究方法13-14
- 四、本文创新点与不足14-15
- 第二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自贸区功能作用分析15-26
-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5-17
- (一)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15-16
- (二)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16-17
- 二、自贸区及其区域分类17-26
- (一) 自贸区的含义及历史演进17-20
- (二) 自贸区的管理组织性质及类型20-21
- (三) 自贸区功能分类21-23
- (四) 自贸区的基本特性和特征23-26
- 第三章 国内外自贸区区域功能作用分析26-32
- 一、全球主要贸易园(港)区制度借鉴26-27
- (一) 全球主要贸易园(港)的区域功能定位26
- (二) 全球主要贸易园(港)区的法律规制保障26-27
- (三) 世界主要贸易园(港)的运行管理模式27
- (四) 世界主要贸易园(港)区的相关政策27
- 二、国内自贸区现状27-32
- (一) 国内主要自贸区发展基本情况28-29
- (二) 国内主要自贸区的区域功能定位29-30
- (三) 国内主要自贸区的法律规制保障30
- (四) 国内主要自贸区的运行管理模式30-32
- 第四章 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天津自贸区的功能作用32-41
- 一、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战略32-34
- (一) 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概述32-33
- (二) 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市长联席会33-34
- 二、环渤海区域优势分析34-37
- (一) 区位优势34-35
- (二) 多增长极协同发展35
- (三) 功能优势35-36
- (四) 城市群落紧密36
- (五) 服务功能36-37
- (六) 制造业优势显著37
- 三、天津自贸区环渤海区域辐射效应分析37-41
- (一) 功能定位37-38
- (二) 效应基础38-39
- (三) 作用机制39
- (四) 制度安排39-40
- (五) 效应途径40-41
- 第五章 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天津自贸区功能作用的对策思考41-48
- 一、机制创新的思考41-43
- (一) 强化功能定位42
- (二) 完善财税政策42
- (三) 结合国家战略42-43
- (四) 实现人才互通43
- (五) 优化产业升级43
- 二、体制创新的思考43-48
- (一) 增强法制建设及规范44
- (二) 创新管理模式44
- (三) 优化外汇管制44-45
- (四) 完善相关政策45
- (五) 承接京津冀的产业布局45-46
- (六) 加强海关监管46-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念东;区域投资市场的思考[J];苏南乡镇企业;2000年03期
2 冯琳,龚玉荣;发展区域投资基金有助于西部开发[J];经济论坛;2001年01期
3 冯振环,赵国杰;我国区域投资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1年07期
4 李建业;我国区域投资制度变迁的博弈解释[J];现代企业;2004年11期
5 王涛;;对成立统一的区域调控组织的系统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6期
6 熊敏;;风险的唯一承担者——专访美国移民局投资移民对外关系主管伊拉莎布[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1年06期
7 张锐;区域经济模式的现实选择及改革构想[J];晋阳学刊;1994年05期
8 张炜;论区域投资[J];投资理论与实践;1994年10期
9 欣然;新加坡区域投资成较显著[J];东南亚南亚信息;1996年07期
10 紫歆;新加坡企业去年区域投资大增[J];东南亚南亚信息;199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t,
本文编号:276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6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