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整合发展态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17:56
【摘要】: 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东亚区域经济整合进程相对缓慢。然而近几年的统计数字表明,东亚地区内贸易比率已经达到53.3%,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直逼欧盟的60%。区域经济合作无疑是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相应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也是提高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东亚经济合作是以企业的商务活动为支撑的,即市场引导型的合作。它缺乏相应的包括自由贸易协定、投资协定等制度方面的建设。而当前国际环境较为有利,世贸组织已为东亚建立区域贸易体系,提供了较为完备的背景框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也为东亚和区外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贸易制度关系开辟了道路。然而东亚合作不能仅考虑经济领域,由于涉及国家众多、历史政治关系复杂,致使合作成为一个研究难题。一位外交官把走向东亚合作最终实现共同体目标比作“梦想桃花源”——渴求是强烈的,但企及的道路却是艰难的。人们设想出了很多路径,可是每一条都步履维艰难以突破。 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初具规模及其良好示范作用引发了东亚地区建立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的连锁效应。它相继引发了东盟与中日韩整体的双边合作(10+3)及东盟分别与中、日、韩三大经济实体的双边合作(10+1);同时,还有中、日、韩三国的三边和双边合作及东亚各国之间的众多双边合作的讨论相继开展。近来对走向“10+3”中期目标的路线谈论热烈而广泛,一方认为应该采取积极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另一方则认为应该着力促进3个“10+1”的完善。面对如此交叉复杂的经济整合态势,笔者认为有必要理顺一下东亚地区合作的思路和现实选择,探讨当前最切实可行的途径选择。基于本文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通过3个“10+1”的日臻完善走向东亚自由贸易区在当前更具可操作性。它也将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最终彻底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滞后的局面。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31
【图文】:
图4.1中国和东盟2001一2007年进出口贸易额变动趋势图(%)由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从图4.1中可以明显看出增长的极点在2003年,说明双边FTA协定的签署的确极大的促进了双边贸易额。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存在着广泛的互补性,正是因为贸易上的互补性,才‘使得两方组建自由贸易区之后双方能够深化彼此间的合作,这也是双边贸易能够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第19页共40页
本文编号:2778862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31
【图文】:
图4.1中国和东盟2001一2007年进出口贸易额变动趋势图(%)由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从图4.1中可以明显看出增长的极点在2003年,说明双边FTA协定的签署的确极大的促进了双边贸易额。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存在着广泛的互补性,正是因为贸易上的互补性,才‘使得两方组建自由贸易区之后双方能够深化彼此间的合作,这也是双边贸易能够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第19页共40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宗斌;;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与重构[J];东北亚论坛;2006年04期
2 杨琴;;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发展[J];东南亚;2007年02期
3 王勤,刘静;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与前景[J];东南亚研究;2004年06期
4 于立新 ,王佳佳;区域合作与投资: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49期
5 王素芹;;中日韩FTA滞缓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经济师;2007年02期
6 王胜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向展望[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7 李罗力;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J];开放导报;2004年01期
8 李罗力;;东亚共同体形成中的若干重要因素分析[J];开放导报;2007年02期
9 刘昌黎;日本与东盟经济合作新进展及其问题——评日本—东盟领导人特别会议[J];日本学刊;2004年02期
10 薛敬孝,张伯伟;东亚经贸合作安排: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200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东京特约记者马玉安;[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本文编号:2778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78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