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及其在东亚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19:12
【摘要】:新区域主义以及全球主义的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两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形成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立,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区域主义发展进展很有限,以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为代表的全球主义发展是主流趋势。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进入后冷战时期,面对全球市场的剧烈竞争,新区域主义才形成当前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主流。 目前世界三大区域合作组织分别为: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者之中,以欧盟的整合历时最久,一体化程度亦最成熟,不仅已实现了人员、商品、劳务、资本自由移动的统一目标,还建立了统一的货币体系;不仅建立了经济一体化组织,还形成了政治和安全联盟。在美洲,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正在向整个拉美地区扩散,有望于2005年底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而东亚,由于一直存在以APEC为纽带的亚太一体化和以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东亚一体化两条路线之争,使新区域主义在东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欧美。 本文以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和在东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摆脱了传统的经济一体化理论局限于福利效应的束缚,从历史的角度,对区域主义的兴起、衰退和复兴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共同利益的平衡、制度安排和竞争机制的相互协调、成员国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适合的发展模式是区域主义发展取得成功的基础。冷战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转变,由于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新保护主义的兴起、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以及欧共体的示范效应,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合、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为特征的新区域主义逐渐形成潮流,开始迅速向全球的各个角落扩散,使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两大主要趋势处在复杂和多种矛盾交织的相互作用之中。全球主义推动了世界不同国家的政治关系、社会经济关系以及文化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加快了商品、劳务和资本的流动,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显著加深。作为对全球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不平衡的回应,新区域主义可以部分抵消全球主义的负面效应并削减其成本,有助于通过相对稳定的制度化联合组织形式减少极端的民族利益对有关国家政府产生的影响并采取更为平衡的国内外经济政策。但前提是新区域主义应保障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有利可图地参与包括世界经济主要中心在内的区域一体化进程,灵活地根据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和条件,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新区域主义的 WP=5 实践表明,它是处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缩小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 就东亚而言,由于伴随欧美区域主义发展的新保护主义势力的兴起、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受阻、以及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东亚经济非制度性合作已经不能适应世界和区域经济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加之东亚各国纷纷利用后发优势展开竞争,在产业发展水平上不断趋近,区域内产业间互补性减弱,竞争性加强,彼此间发生贸易摩擦的潜在可能性增大。东亚经济格局的巨大变迁客观上要求东亚各经济体通过新区域主义在东亚的深入发展来积极探索东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避免丧失在全球性经济竞争中的地区优势和合作中的主动权。 但在东亚内部多极化趋势、美国试图维护世界以及区域霸权的趋势以及多边合作趋势的共同作用下,东亚呈现出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对缓慢,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新区域主义组织发展则非常活跃的局面。由于东亚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环境与欧美存在很大差异,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必须坚持“市场+制度”来探索不同于欧美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局部静态均衡的分析方法表明,活跃的双边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网络格局的形成将有力地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东亚经济一体化已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内部事务,也不是简单的国家与市场互动的问题。它涉及到同一个区域内的中日两个主要大国之间定位和作用问题,一个崛起的“挑战者”和世界霸权的关系问题。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建立不仅有助于21世纪的东亚的振兴和共同繁荣,也将对整个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在相对公正、平衡发展的全球多边经济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114.46
【图文】:

东亚,经济规模,人口,新区域主义


4.3 制度化区域经济合作在东亚面临的制约因素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除了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乎没有任何其它的选择。然而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与新区域主义在欧美蓬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东亚,其最显著的却是在经济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过程中长期存在不发达的制度化区域合作(and Caporaso, 2002)。20 世纪末,在全球 GDP 总量最大的前 30 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加入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几乎全部位于东亚地区,东亚被排除在新主义潮流之外。尽管进入新世纪以后东亚国家和地区参与自由贸易区的积极很大提高,但制度性的东亚区域合作却步履维艰,新区域主义在东亚的发展成为对 21 世纪区域和国际经济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的实践和理论问题。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光盛;地区主义视野中的东盟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阎忠吉;大连市会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8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78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8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