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状况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19:34
【摘要】: 随着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我国以及国内各地区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对产业转移的机遇,如何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其规律,总结其特点,分析其趋势,积极有效地吸引、选择、接纳和发展相关产业,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是我国各级政府一项现实而又长远的任务,也是经济研究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步伐逐渐加快,许多传统产业接连向外转移。如何借助温州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泰安经济发展,是泰安市面临的现实而重要的问题。为解决泰安市加快承接温州产业转移问题,本文在大量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走访有关企业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以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为指导,借鉴、吸收经济学的有关基本理论,运用调查分析、实证分析和系统分析等方法,围绕提升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泰安市加快承接温州产业转移,从温州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入手,重点解析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进而研究提出泰安市加快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准确分析温州产业转移的基本现状是问题研究的背景。本文以概述温州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为起点,选取转移规模、转移内容两个角度进行解析,形成对温州产业业转移现状的框架性认识,进而对温州产业转移这一经济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形成条件展开剖析。研究表明:温州产业转移数量多、规模大,转移的基本内容或主要路径是企业外迁和对外投资;温州地缘文化的作用、区位特点的影响、企业发展的需要、综合经济环境的制约以及外地招商引资的强势吸引是温州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温州居于高的经济梯度是温州产业转移的前提条件,温州产业移出后的预期利润则是其实现条件。 深入分析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现状是问题研究的基础。本文从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数量规模、产业分布、空间布局和时间阶段四个方面,对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承接类型和承接效应。重点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从环境因素的角度,研究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几种类型及其运行模式。研究表明:承接温州产业转移可以有效增加承接方的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是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要素优势吸引型、产业配套生成型和行政效能推动型是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代表性承接类型;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从多方面促进了本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科学分析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是问题研究的核心。本文在对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梯度转移理论等产业经济学的原理和数据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探析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借鉴生产要素理论等技术经济学的原理,对制约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归纳。研究表明:承接数量偏小、产业投向合理性差、承接区域分布失衡等是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整体经济实力不强、资源优势尚未充分挖掘、交通优势单一、转移前后生产成本差别较小、生产要素优势吸引力减弱、产业配套优势生成力不足、行政效能推动力不强以及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和缺乏理性的行政作为等是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存在的制约因素。 研究提出泰安市加快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是问题研究的落脚点。本文针对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吸收运用产业承接的理论成果,研究提出了泰安市以科学承接为基本理念,以生产要素吸引力、产业配套生成力和行政效能推动力为内容要素,采取多种举措,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解放思想、编制规划、整合优势、构建网络、突出重点、合理定位、因地制宜和关注细节八个方面。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
【图文】:

泰安市,温州,产业分布,产业转移


来泰安投资兴办企业总数的1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有830多家企业分布在第三产业,主要投向房地产、商贸、餐饮、咨询服务、美发、健身等行业,占温州来泰安投资兴办企业总数的83%(参见图3.1)。从投资数额看,第二产业投资累计为、30多亿元,占温州来泰安投资总额的60%;第三产业投资累计为20多亿元,占温州来泰安投资总额的40%(参见图3.2)。第二产业830家像’2‘业戈:i:f:介:::i:i:关783%、喊屯公》/图3.1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产业分布图一(按企业数量划分) F19.3.1Theindustrialdistribution(enterPrisequantity)资料来源:泰安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局第三产业20亿元,40%第二产业30亿元,60%图3.2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产业分布图二(按投资数额划分) Fig.3.2Thejndus州 aldistribution(inveatmentamount)资料来源:泰安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局

泰安市,产业分布,产业转移,温州


从投资数额看,第二产业投资累计为、30多亿元,占温州来泰安投资总额的60%;第三产业投资累计为20多亿元,占温州来泰安投资总额的40%(参见图3.2)。第二产业830家像’2‘业戈:i:f:介:::i:i:关783%、喊屯公》/图3.1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产业分布图一(按企业数量划分) F19.3.1Theindustrialdistribution(enterPrisequantity)资料来源:泰安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局第三产业20亿元,40%第二产业30亿元,60%图3.2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产业分布图二(按投资数额划分) Fig.3.2Thejndus州 aldistribution(inveatmentamount)资料来源:泰安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局

泰安市,产业转移,第二产业,东平县


分布在泰安市下辖的泰山区、东平县、新泰市和肥城市,其中,第二产业项目的60%落户东平县,第三产业项目的50%落户泰山区。具体分布情况参见图3.3和图3.4。其他17家泰山区14家l8%肥城市17家,10%新泰市21家东平县103家,60%12%...东平县 县...新泰市 市口口肥城市市目目泰山区区...其他 他图3Fig.Fig..3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空间布局图一(第二产业) 3Thespatialdistributionoftheseeondindustry资料来源:泰安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其他99家,新泰市66家,8%东平县83家,10%12%泰山区416家,5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肖灿夫;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05年04期

2 简新华;社会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形成和发展[J];财经科学;2000年04期

3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4 谢健;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新特征——从“温州模式”到“新温州模式”[J];企业经济;2002年06期

5 张志武;企业生产要素进入分配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J];生产力研究;2000年04期

6 陈建军;“东扩西进”与浙江产业区域转移的战略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7 邓智团,但涛波;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08期

8 程春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离退休同志讨论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7期



本文编号:2778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78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3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