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14:20
【摘要】: 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发海洋这一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宝库也已上升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性问题。作为中国的一个海洋大省,山东省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同时海洋资源与环境方面出现许多问题,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等各种研究方法,对山东省的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特别是山东省在沿海11省市中的相对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等手段,结合SPSS强大的软件统计功能,做了一个深入的评价研究,总结了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文章重点在海洋资源与环境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做了一个从理论到实际的深入分析,包含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论文从解决思路到实际产业部署、功能区划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 在具体发展思路上,积极实施科研超前型战略,搞好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实施技术开发关联型战略,以产中的技术开发为主体带动产前、产后的技术配套服务,做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上安全保障服务的相关技术同步发展;认真贯彻递延发展型战略,全面推进海洋产业的科技进步,加速建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海洋产业体系。在具体产业安排上,结合山东省“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及目标,下一步要做大做强海洋主导产业,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海洋渔业、港口物流业、船舶工业、海洋石油和盐化工业、滨海旅游业。在海洋功能区布局上,要根据沿海自然资源条件和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洲带湾港四层模式”的构架展开布局,进行重点开发。通过发挥区域优势,科学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此外,文章提出了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实现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提倡的几点创新,包括观念的创新、运行模式的创新、新技术的创新以及发展机制的创新等内容。最后,从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环境执法、信息网络建设等具体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论文抛弃了传统海洋经济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定性宏观讨论上,而是在全面分析山东省海洋资源现状及开发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考虑海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海洋资源与环境约束现状,既涉及了海洋产业经济的定性分析,也通过建立相应的海洋经济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往年数据对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分析了山东省与其他沿海10个省区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水平比较,在掌握了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
【图文】:
1 近岸海域污染日趋严重,范围不断扩大东省周围的渤海环境污染当属比较严重。渤海沿岸周围有河流40余条,主要排污口有105个,排入渤海的陆源污水高达28 X 108t/ a,其中主要入海污染0 X 104t/ a,分别占全国排海污染物总量的 32%、47.7 %。根据《2007 年中境质量公报》,渤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约占积的31%,比2006年增加约0.4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洁海域面积分别约为 0.6、0.5、0.6 和 0.7 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和中度污积比2006年各增加约0.3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近、黄河口和莱州湾,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渤海水体养化,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
本文编号:277975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
【图文】:
1 近岸海域污染日趋严重,范围不断扩大东省周围的渤海环境污染当属比较严重。渤海沿岸周围有河流40余条,主要排污口有105个,排入渤海的陆源污水高达28 X 108t/ a,其中主要入海污染0 X 104t/ a,分别占全国排海污染物总量的 32%、47.7 %。根据《2007 年中境质量公报》,渤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约占积的31%,比2006年增加约0.4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洁海域面积分别约为 0.6、0.5、0.6 和 0.7 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和中度污积比2006年各增加约0.3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近、黄河口和莱州湾,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渤海水体养化,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圣;任肖嫦;;蓝色经济的资源开发战略[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09期
2 赵昕;井枭婧;;海洋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以山东省海洋经济为例[J];中国渔业经济;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景清;天津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谷佃军;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何新颖;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爱民;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洋复合系统科学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方;我国环境管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4 刘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投资环境优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5 于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新兴产业选择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6 焦苗;我国沿海地区陆海经济发展与海域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杨旭;地方政府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79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79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