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近几年来受到我国各地政府的广泛重视。尤其在我国区域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的环境下,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使得支线航空得到迅猛发展,为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产业转移为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使得支线机场地区发展临空经济成为可能。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的发展路径。文章首先介绍了临空经济的相关理论、实证研究以及临空经济基础理论,深入分析了临空经济的形成过程、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其次,文章分析了临空经济和支线机场的内涵,通过对二者的研究,总结了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的特点,以此作为分析我国支线机场临空经济的理论依据。然后,论文分析了我国支线机场发展临空经济的背景因素,研究支线机场发展临空经济的可行性,并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典型的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发展模式,深入分析了各临空经济发展路径的产业模式、空间模式和演进模式。最后,文章通过选取影响路径选择的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HP)评价各临空经济路径选择的因素权重,并进行阐述,为我国支线机场临空经济的规划、发展、建设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临空经济 支线机场 发展路径 层次分析法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6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2
- 1.1.1 研究目的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临空经济的研究现状分析12-16
- 1.2.1 临空经济理论研究12-14
- 1.2.2 临空经济的理论基础14-15
- 1.2.3 研究现状分析15-16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6-18
- 1.3.1 研究内容16
- 1.3.2 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我国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的内涵和特点18-25
- 2.1 临空经济的内涵18-20
- 2.1.1 临空经济的定义18-19
- 2.1.2 相关概念辨析19-20
- 2.2 支线机场的内涵20-22
- 2.2.1 支线机场的定义20-21
- 2.2.2 支线机场的分类21-22
- 2.3 我国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的发展特点研究22-25
- 第三章 我国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发展的背景研究25-31
- 3.1 支线航空潜力提升,提供了发展基础。25-26
- 3.1.1 机场建设分工不断完善25-26
- 3.1.2 支线航空运营潜力逐渐提升26
- 3.2 区域经济不断优化,提供了经济动力。26-28
- 3.2.1 区域经济总量不断增加26
- 3.2.2 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节奏加快26-27
- 3.2.3 区域协调发展对临空经济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27-28
- 3.3 政府逐渐重视,,提供了政策保障。28-31
- 3.3.1 临空经济区规划受到高度重视29
- 3.3.2 临空产业获得政策扶持29-31
- 第四章 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发展路径概述31-39
- 4.1 引进临空产业,稳步式发展路径31-33
- 4.1.1 路径概述31-32
- 4.1.2 发展模式32-33
- 4.2 创新传统产业,更新式发展路径33-35
- 4.2.1 路径概述33-34
- 4.2.2 发展模式34-35
- 4.3 大项目带动,跳跃式发展路径35-36
- 4.3.1 路径概述35-36
- 4.3.2 发展模式36
- 4.4 依托环境资源,特色化发展路径36-39
- 4.4.1 路径概述37
- 4.4.2 发展模式37-39
- 第五章 我国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路径选择研究39-48
- 5.1 我国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研究39-41
- 5.1.1 条件优势要素39
- 5.1.2 生产优势要素39-40
- 5.1.3 产品优势要素40-41
- 5.2 我国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41-43
- 5.2.1 选取指标因子41
- 5.2.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41-42
- 5.2.3 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各层次权重排序42-43
- 5.3 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发展路径选择的分析和结论43-46
- 5.3.1 引进临空产业,稳步式发展43-44
- 5.3.2 创新传统产业,更新式发展44-45
- 5.3.3 大项目带动,跳跃式发展45
- 5.3.4 依托环境资源,特色化发展45-46
- 5.4 我国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发展路径选择的政策建议46-48
- 5.4.1 合理规划,形成合理的组织模式46
- 5.4.2 科学选择产业,保证产业结构不断演进46-47
- 5.4.3 出台优惠政策,完善市场发展环境47
- 5.4.4 注重研发环节,引领产业高端化47-48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48-50
- 6.1 研究结论48
- 6.2 创新与不足48-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 作者简介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民合;云南发展支线机场的启示[J];综合运输;2002年12期
2 吴龙江;;我国民用支线机场政策改革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06年36期
3 韦彪;甘露;;我国旅游支线的比较优势与对策[J];空运商务;2006年19期
4 吴龙江;;我国民用支线机场政策改革策略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5期
5 段延辰;;支线机场走出困境之路[J];中国民用航空;2008年01期
6 邓亮;;我国支线机场的生存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8期
7 侯庆平;;破解支线机场发展困境的初步思考[J];中国民用航空;2011年06期
8 雷金钟;王振东;;西部支线机场急需加快建设步伐[J];中国民用航空;2011年11期
9 吴涛;;我国支线机场的现状分析[J];空运商务;2011年23期
10 魏红允;;主动式营销在我国支线机场的应用研究[J];空运商务;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慧超;伍敏;闫雯;;基于价值匹配的支线机场空港经济区规划——以南通空港经济区规划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延辰;充分发挥支线机场的效能[N];贵州日报;2007年
2 刘宇男;西部将新添14个支线机场[N];四川日报;2006年
3 李存功;加大西部支线机场资金投入[N];中国民航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金桀;支线机场助力西部腾飞[N];光明日报;2009年
5 记者 方烨 陈黎明;支线机场“大干快上”隐患渐生不容忽视[N];经济参考报;2010年
6 肇茜;支线机场发展的典型样本[N];中国民航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徐业刚;支线机场“中转”功能亟待加强[N];中国民航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罗静;贵州支线机场进入新建潮[N];贵州民族报;2011年
9 新华每日电讯特约评论员 于德清;支线机场运营收支应纳入公众监督[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10 通讯员 聂勇罡;贵州机场集团公司统一管理省内民用支线机场[N];中国民航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贵金;民航支线机场旅游航线布局及管理体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儒林;新建支线机场管理问题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熊凯亮;支线机场与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灰色关联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邓憬照;支线机场航油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杜青芸;我国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5年
5 讷俊萍;内蒙古机场集团公司支线强区项目财务收益评价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王清;民用航空支线机场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周明妮;新建支线机场通航可行性论证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尚晓丽;支线机场经营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赵亮;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设备运行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郭吉慧;内蒙古自治区支线机场运营管理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支线机场地区临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