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路网可达性的时空演化及与区域发展的耦合关系
发布时间:2020-09-16 10:49
可达性是度量交通网络结构的有效指标,是评价区域获取发展机会和控制市场能力的有效指标之一,是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之一。陆大道院士曾指出“提高区域可达性是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当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公路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修建对于完善区域路网、提升运输能力,改善区域可达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协调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地处中部地区,位于长江下游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长三角西缘。这一独特优越的区位,为安徽省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同时,在当前“中部崛起”的发展热潮中,安徽省如何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成为其发展当务之急。但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打造良好的交通条件,提高省内外通达性,才能巩固并强化安徽省自身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强势,实现安徽省跨越发展战略。鉴于此,本文运用综合集成的研究方法,从公路交通发展入手,分析了安徽省公路网可达性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其与安徽省区域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两者协调发展的建议。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分析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进而在梳理国内外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章安徽省公路网可达性时空演化研究。在分析安徽省公路发展的区域背景基础上,运用ARCVIEW技术研究了1985年以来安徽省公路网发展所带来的全省17个地市公路网可达性水平的时空演化特点。 第三章公路网可达性与区域发展的耦合机理。在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耦合机理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公路网可达性与区域发展的耦合关系。 第四章安徽省公路网可达性与区域发展的耦合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985年以来安徽省17个地市公路网可达性与区域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划分为四个类型,进而提出不同类型城市今后可达性与区域耦合发展的建议。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和观点,并对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学位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542;F127
【部分图文】:
1985 年以来,安徽省公路建设不断扩大规模,提升路网质量,加强等级公路建设。尤其是 1993 年第一条高速公路——合宁高速建成通车后,高速公路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区域公路网不断发展、完善,对加强区内外交通联系、促进区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公路网的数量与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及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92]。1985-2004 年安徽省主要公路网发展表现出以下特征:2.2.1 路网长度、密度显著增长,覆盖广度不断扩大,通达深度不断提高由表 2-1,1985 年安徽省公路长度为 26988 公里,至 2004 年增长为 71783公里,约是 1985 年的 2.66 倍,年均增长率 5.28%,高于全国同期增长水平1.61 个百分点。1985 年公路密度为图 2-3 1985-2004 年安徽省公路网络空间演化(a、b、c)
达性值的大小,将区域内的主要城市可达性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可达性好、可达性较好、可达性一般、可达性差。可达性好的城市包括合肥、巢湖、淮南,可达性较好的城市包括六安、蚌埠、芜湖、滁州、马鞍山,可达性一般的城市包括宿州、安庆、宣城、铜陵、池州、阜阳、淮北,可达性差的城市是亳州、黄山。
沿江临近长三角地区的芜湖、马鞍山两市经济发展较快,受此影响芜湖可达性水平上升很快,有跻身于第一层次可达性水平的发展趋势;马鞍山可达性水平也有较大提升。黄山、亳州分别是安徽南北部最边缘的两个城市,相对于区内可达性而言,两市由于区位劣势,可达性最差。宿州、安庆、宣城、铜陵、池州、阜阳、淮北七市则由于地理位置的相对劣势等因素影响,可达性值介于上述三种情况之中,可达性水平一般。其中宣城市受合巢芜高速公路的影响,近年来可达性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可达性地位有上升趋势;阜阳可达性近年改善程度相对较小,可达性水平有下降趋势;另安庆市可达性水平近年也有下降的趋势。由上述分析可知,1985 年至今,三个研究断面上,安徽省公路网城市可达性的“核心——外围”——由中心向外围城市可达性递减的空间格局总体变化不大。
本文编号:2819763
【学位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542;F127
【部分图文】:
1985 年以来,安徽省公路建设不断扩大规模,提升路网质量,加强等级公路建设。尤其是 1993 年第一条高速公路——合宁高速建成通车后,高速公路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区域公路网不断发展、完善,对加强区内外交通联系、促进区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公路网的数量与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及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92]。1985-2004 年安徽省主要公路网发展表现出以下特征:2.2.1 路网长度、密度显著增长,覆盖广度不断扩大,通达深度不断提高由表 2-1,1985 年安徽省公路长度为 26988 公里,至 2004 年增长为 71783公里,约是 1985 年的 2.66 倍,年均增长率 5.28%,高于全国同期增长水平1.61 个百分点。1985 年公路密度为图 2-3 1985-2004 年安徽省公路网络空间演化(a、b、c)
达性值的大小,将区域内的主要城市可达性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可达性好、可达性较好、可达性一般、可达性差。可达性好的城市包括合肥、巢湖、淮南,可达性较好的城市包括六安、蚌埠、芜湖、滁州、马鞍山,可达性一般的城市包括宿州、安庆、宣城、铜陵、池州、阜阳、淮北,可达性差的城市是亳州、黄山。
沿江临近长三角地区的芜湖、马鞍山两市经济发展较快,受此影响芜湖可达性水平上升很快,有跻身于第一层次可达性水平的发展趋势;马鞍山可达性水平也有较大提升。黄山、亳州分别是安徽南北部最边缘的两个城市,相对于区内可达性而言,两市由于区位劣势,可达性最差。宿州、安庆、宣城、铜陵、池州、阜阳、淮北七市则由于地理位置的相对劣势等因素影响,可达性值介于上述三种情况之中,可达性水平一般。其中宣城市受合巢芜高速公路的影响,近年来可达性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可达性地位有上升趋势;阜阳可达性近年改善程度相对较小,可达性水平有下降趋势;另安庆市可达性水平近年也有下降的趋势。由上述分析可知,1985 年至今,三个研究断面上,安徽省公路网城市可达性的“核心——外围”——由中心向外围城市可达性递减的空间格局总体变化不大。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曹言红;郁玉兵;;城市物流节点布局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蒋晓威;曹卫东;罗健;朱胜清;唐云云;;安徽省公路网络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2期
3 孟德友;沈惊宏;陆玉麒;;中原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J];经济地理;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薛静;青海省公路网时空演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祝玲丽;公路交通对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影响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丽;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产业集聚和空间结构调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彭昕;竞争环境下的深圳机场物流可达性的定量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宋以华;高速铁路对客运交通结构影响的SD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侯彩霞;关中—天水经济区公路交通网络演化与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许可双;交通可达性视角下山东省区域空间重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19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1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