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目标和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20-09-18 19:35
   80年代以来的区域经济合作浪潮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 响。游离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外的现状使中国不仅难以分享区域经济合作的利益, 而且还可能受到不同程度排斥。所以,无论是从维护本国利益的角度出发,还是从顺应世 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都将是我国外经贸领 域近期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实践问题。 与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我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缓慢,现状令 人担忧。迄今为止,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尚未参加任何地区性的 自由贸易协定或关税同盟,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处于制度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外的、有较 强经济实力的国家之一。 虽然影响中国发展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因素众多,头绪纷繁复杂,但对其进行分析和 梳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发现:外贸增长空间的拓展、入世后制度变迁所引起的变革、走 出去战略的实施和西部开放的深入,是21世纪中国外经贸领域所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这 些看似独立的问题,却可以由对外区域经济合作这一线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且它们与 对外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着共存共容、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 当今,区域经济合作将全球经济划分为几大板块,由此造成的区内贸易交易成本的下 降,增大了中国进一步拓展外贸空间的难度,因此,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建立 具有地缘优势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抢占周边市场具有较强的战略意义。 从性质上看,WTO几乎包括了除了汇率制度外的所有国际经济关系规则,它是经济全 球化的一个主要载体。而区域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或世界多边贸易 体制在空间范围内的局部性实践,在时间意义上的阶段性探索,二者在根本性发展方向上 是一致的,即追求各自范围内经济活动的自由化和统一性。差别只在于所涉及的空间范围 不同,前者注重更宽泛意义上的全球经济的融合,而后者注重特定区域内多边经济的融合。 经验证明,直接通过世界多边谈判实现制度层面的经济全球化是不现实的。在这方面, 不仅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前身GATT曾作过不懈的努力,而且国际货币组织、世界银行、甚 至联合国都曾就全球的金融秩序、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过种种努力。它们的努力及其挫折 使人们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由低级到高级、由排他到开放的不断发展 的过程。局部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作为一个阶段性产物,其实践的成功及推广有助于经济全 球化的全面形成。加入WTO对中国而言,是融入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化的一种方式,而 进行对外区域经济合作可以看作是现阶段中国融入全球化的一种过渡性选择。 走出去战略和西部开放战略是我国进行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特有的内部动因和时代背 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可以为走出去战略和西部开放创造良 好的外部环境,提供新的发展机会。而走出去战略和西部开放的有效实施,会促进亚洲区 域经济的整合,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信任合作和共同进步。 欧盟北北型水平合作模式、北美垂直合作模式、亚太非制度性合作模式以及南南低层 中国对外区这扭济合作的战略目标与挨式义u晕 次合作模式是现有的四种主翌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油过对现有模式的比较与剖析,我们可 以发现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地区经贸的发展,通常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和深化:经济发 展水平的差异和区域经济融合度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效有直接联系:在一时难以组建大范 围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时,增长三角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模式;由单一重心模式向多元重心 模式过渡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对外【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口标应该是:根植本 上,加速两岸四地的合作进程;立足亚洲,谋求与周边国家形成厂域或次区域经济合作组 织;突破疆界、跨越洲际,构筑全球合作网络。模式选择的重点在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 下,采取次区域、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经济合作的同时并举、齐头并进的模式:借鉴他国经 验,实现由单一重心模式向多元重心模式发展的转变;积极构筑开放模式的区域经济合作 组织,探寻共同利益的结合点。在具体措施方面,要注重在宏观层面上,发挥政府在构建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框架时的主导作用;在微观层面上,发挥企业的微观主体作用,依靠企 业跨国经营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同时强调对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渐进性;注重与 国际惯例接轨,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舍近利而求远利。 在结构上,本文分为五部分,按照理论综述、现状简介、动因分祈、经验借鉴和对策 提出的逻辑顺序进行写作。 第一
【学位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F125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运仓;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本文编号:2822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22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2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