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模式下区域技术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14:11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第二次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战略选择。与任何经济模式一样,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在实践中,循环经济所需的技术支持不是来自一个或几个单项技术创新,而是来自多个以关键技术为核心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有机“技术群”创新,即一个区域内客观存在的技术体系的创新,这才是支撑循环经济的物质基础。因此,本文运用演化经济学、技术创新学和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围绕着“循环经济模式下区域技术体系构建”的选题展开研究。首先,对比分析了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条件下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对循环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经济特征进行了梳理;其次,从系统学的角度,对区域技术体系的构建框架与构建机理展开研究,阐明了区域技术体系的内涵、结构、演变原理等基础知识,揭示出技术选择、技术创新对区域技术体系形成的作用机理;接着,从生态学视角阐释了理想的循环经济模式下区域技术体系的构成内容,并与循环经济的“3R”技术体系进行了比较;之后,以循环经济技术的经济学分析为前提,探讨了循环经济模式下政府、企业和公益性科研机构在区域技术体系构建中的角色定位与基本职能;而后,从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视角,对科技资源支撑区域循环经济目标的程度进行度量。最后,以吉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了吉林省目前面向循环经济建设的技术体系构建重点和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方向,以及完善循环经济模式下区域技术体系的技术发展策略。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207
【部分图文】:
图 1.1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本章小结先阐明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然后,对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技术选择、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文献做了详细阐述和对比分析;最后,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说明。
图 2.1 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关系图坐标代表劳动投入量 L,纵坐标代表资本资本量,是一个常数,代表一定生产方式一个确定技术系数为标准,对应标准线上应标准线下方区域的技术类型为劳动密济主体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在既定的技从 P0到 P1);二是在既定的劳动投入量下高的先进技术(即从 P0到 P2);三是在并选择劳动密集程度高的成熟技术(即从和劳动价格的相对变化。当某一区域内量(即资本-劳动比率)增加,资本会逐势。伴随资本使用数量的增加,在“利化程度高的、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首进行排列,那么随着利率的连续变化,的技术水平。那么对于工资率本来就很
图 4.1 白炽灯荧光灯发光效率曲线示意图邓树增.技术学导论[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技术的 Logistic 曲线,还是一大类技术的性和惯性。从技术体系的角度看,不同技术发展阶段或技术代的差距,形成了露头角,而另一些依旧在“旧周期”中在技术体系低水平稳定中被“冷落”,或,加快其他技术的替代速度。还是以日的起步从解决落后的压力加工技术开始技术又成为新局限,为此日本又先后从了从平炉炼钢向转炉炼钢的转变,而后计标的钢铁技术体系。但这之后日本钢铁产的相对稳定,使钢铁企业忽视了计算术使用的推延。由此可见,技术体系内但技术体系的发展要比单项技术的发展构建中他组织原则
本文编号:2826658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207
【部分图文】:
图 1.1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本章小结先阐明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然后,对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技术选择、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文献做了详细阐述和对比分析;最后,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说明。
图 2.1 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关系图坐标代表劳动投入量 L,纵坐标代表资本资本量,是一个常数,代表一定生产方式一个确定技术系数为标准,对应标准线上应标准线下方区域的技术类型为劳动密济主体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在既定的技从 P0到 P1);二是在既定的劳动投入量下高的先进技术(即从 P0到 P2);三是在并选择劳动密集程度高的成熟技术(即从和劳动价格的相对变化。当某一区域内量(即资本-劳动比率)增加,资本会逐势。伴随资本使用数量的增加,在“利化程度高的、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首进行排列,那么随着利率的连续变化,的技术水平。那么对于工资率本来就很
图 4.1 白炽灯荧光灯发光效率曲线示意图邓树增.技术学导论[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技术的 Logistic 曲线,还是一大类技术的性和惯性。从技术体系的角度看,不同技术发展阶段或技术代的差距,形成了露头角,而另一些依旧在“旧周期”中在技术体系低水平稳定中被“冷落”,或,加快其他技术的替代速度。还是以日的起步从解决落后的压力加工技术开始技术又成为新局限,为此日本又先后从了从平炉炼钢向转炉炼钢的转变,而后计标的钢铁技术体系。但这之后日本钢铁产的相对稳定,使钢铁企业忽视了计算术使用的推延。由此可见,技术体系内但技术体系的发展要比单项技术的发展构建中他组织原则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江;李楷明;;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的主体驱动模式研究[J];标准科学;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丽;;工业区规划环评中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设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少博;以高技术为支撑的农工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刘毅;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及其路径演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王乐;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6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26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