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山西清代煤炭业探讨与区域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0-13 10:01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产煤大省,早在汉代已有晋人手工挖掘煤炭的记载。本文通过清代山西煤炭业的开采规模、技术手段、政府态度以及煤炭的采掘与利用对地方手工业和民间生活作用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煤炭业发展与当地经济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以及这种规律具体怎样表现,在此基础上,摸清山西清代一些大采煤点与近代煤矿间的关系,力图明晰这一段历史。 第一章主要分析清政府对于矿业发展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山西煤矿业发展的影响,以便使读者对整个清代山西煤炭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作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第二章、第三章则致力于探讨清代山西煤炭的开采状况和利用程度,及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之后的几章分别探讨税收问题,煤炭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以及清代煤矿业与民国初期煤矿业之间继承、发展的关系。由于国内外几乎没有相关方面的著作,所以本文的难点在于史料的收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史料的整理,思路的提出,在本文书写之前曾花费6个月来收集资料,力求有所突破。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426.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清代山西煤炭开采的政策环境及其影响
    1.1 清政府对于矿业发展的政策
    1.2 清代康、雍以及晚清禁矿政策对于山西地方煤矿的影响
第二章 清代山西煤炭开采状况及其利用
    2.1 清代山西煤炭的开采技术
        2.1.1 对于煤炭的分类
        2.1.2 开采技术
    2.2 清代山西煤炭的利用
        2.2.1 生产用煤
        2.2.2 生活用煤
    2.3 清代山西煤炭的开采点分布
第三章 清代晋煤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3.1 拉动手工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
    3.2 成为一种主要的副业或职业,增加人民收入
    3.3 活跃地区经济,实现优势互补
第四章 清政府对晋煤的税收管理
    4.1 承包税
    4.2 炭牙税
    4.3 煤厘税
第五章 清代限制山西煤炭业发展的因素
    5.1 落后的生产技术
    5.2 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
    5.3 开采成本高
    5.4 封建的社会风气
    5.5 地方官员的盘剥和牙行的把持
第六章 山西煤炭业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6.1 保晋公司的成立
    6.2 保晋公司的管理机构
    6.3 保晋公司的资金筹措情况
    6.4 保晋公司运作情况
第七章 清代采煤点在民国时期的变迁
    7.1 民国时期晋煤开采点分布
    7.2 清朝与民国山西煤炭业比较
        7.2.1 地区、数量比较
        7.2.2 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信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辽宁省煤炭工业局防尘工作汇报会[J];煤矿安全;1974年02期

2 高扬文;;为发展我国煤炭科学技术事业而奋斗——为庆祝建国35周年而作[J];煤炭科学技术;1984年10期

3 陈焕友;抓好煤炭生产建设 为全省经济振兴作贡献[J];江苏煤炭;1987年01期

4 金家琅;;建立十字型大煤炭工业的设想[J];煤炭经济研究;1987年01期

5 ;煤炭工业矿山压力情报中心站建站10周年[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89年02期

6 ;江苏省煤炭工业“八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重点科技任务[J];江苏煤炭;1991年02期

7 卞书田,张金岭,刘世录;“七五”期间我省煤炭工业成绩斐然[J];中州煤炭;1991年01期

8 ;煤炭工业西北地区科技情报站陕西分站的一个窗口——《陕煤信息》报[J];陕西煤炭;1993年03期

9 郭铨;万桂贤;;集团经济的光辉成果 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十年回顾[J];中国能源;1993年04期

10 范维唐;深化科技教育改革 促进煤炭工业发展[J];中国能源;199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郁钟铭;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喜莲;陕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EERS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3 艾德春;我国煤炭供需平衡的预测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4 丁宝成;煤矿安全预警模型及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欧阳新年;资源与环境约束下中国煤炭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范韶刚;采煤技术创新对井工开采煤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7 张建平;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预警理论与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8 刘龙雨;清代至民国时期华北煤炭开发:1644-1937[D];复旦大学;2006年

9 马伟;煤矿业与近代山西社会(1895—1936)[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孟岩;我国煤炭市场运行机制与政府调控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楚颖;东北三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健;中国煤炭工业生态现代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唐天国;昆明市煤炭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4 胡晶姝;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黄江;新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D];新疆大学;2007年

6 王宇魁;古交市地方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7 李娟娟;煤炭生态工业园产业链构建[D];天津大学;2006年

8 徐亚男;内蒙古煤炭工业的发展战略[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刘良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及安全机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10 陈单;煤炭工业现代化水平测度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9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39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a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