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重庆市集聚效应下区域空间相互作用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08:47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是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明确的一方面。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加快、物流贸易频繁、资金流动加速,区域间依靠自然地理联系的情况逐渐弱化,更多的是两者间经济联系、社会联系、文化联系等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上的紧密联系。从而在加快地区发展、促进合作共赢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区域空间景观结构。这不仅是区域空间相互影响的结果,也将为未来区域发展方向、区域合作对象的选择等区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主要依据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创造性的引入城市集聚效应影响下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同时分析区域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特点,从人口集中、交通联系、产业专业化等不同角度综合分析空间相互作用的前提条件和影响因素,并结合重庆市区域空间结构的特点进行定性和定量检验。 研究发现交通可达性与区域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所形成的区域空间结构模式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以重庆市为例,在市域范围内,以不同城市规模为中心的三大区域间形成了地理空间上呈现出圈层式的区域空间结构以及比较显著的两条空间交通轴。同时,对于二元经济结构显著的不发达地区,城市规模成为决定区域集聚效应辐射扩散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其内部区域产业结构间的互补性扮演不是十分重要的角色。
【学位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20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2.1.1 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
        2.1.2 区域空间结构的类型
        2.1.3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阶段
        2.1.4 集聚效应与区域空间结构
    2.2 区域空间结构定量分析
        2.2.1 区域空间结构的经验调查法
        2.2.2 区域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法
    2.3 小结
第3章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概述与模型分析
    3.1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概述
        3.1.1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概念
        3.1.2 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的前提条件
        3.1.3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3.1.4 小结
    3.2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模型分析
        3.2.1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
        3.2.2 区域空间集聚效应指数
        3.2.3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修正模型
第4章 重庆市经济空间相互作用实证分析
    4.1 重庆市经济空间结构特征
        4.1.1 重庆市城镇空间等级体系特征——点
        4.1.2 重庆市空间联系特征——线
        4.1.3 重庆市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特征——面
    4.2 重庆市经济空间相互作用条件定量分析
        4.2.1 城市规模的集聚效应
        4.2.2 交通距离的可达性
        4.2.3 城市产业结构的互补性
    4.3 重庆市经济空间相互作用潜力测度
        4.3.1 建立模型
        4.3.2 过程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对策建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重庆市区域空间交通可达性基础数据(2007)
附录C 重庆市区域空间发展基础数据(2007)
附录D 重庆市区域集聚效应基础数据(2007-2001)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涛;基于企业空间网络的长三角城市经济联系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0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40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0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