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公路网布局形态及发展规模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U412.1
【部分图文】:
图 3-1 城镇体系构成示意图Figure 3-1 Sketch map for the constitutes of towm systom城镇空间结构的内涵空间结构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区域内的联系所形成的城镇地理空间分布形式、集聚规模和集聚空间结构和空间功能的社会经济系统。其涵义表现在四性 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类型地区甚至不同地区。二是所研究的对象是特定区域内的城镇空间结构,该不同而不同。性 是任一区域城镇空间结构除了自身组成系统外,还统。二是区域内各个城镇不是杂乱无章地分布,而是长的反映,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集合体。三是这
集—扩散理论与扩散是经济和人口在其分布动态过程中所呈现的非常复杂的对。聚集与扩散往往交叉同步进行,聚集过程中有扩散,扩散过程中要倾向因地因时而异,并随条件变化而相互变化,而且聚集或扩散组成及其所引起的相应效果也呈现出多样化。在城镇空间作用格局所接受的空间扩散都不是单一的距离衰减效应,而是多个方向、多,因此,整个区域就表现为整体的相对一致性、密切性。在聚集与作用下,城镇空间格局发生着演化和交替。在城镇体系形成的早期阶要素总体表现为大区域的分散和微观(城镇)区域的集中,在城镇体阶段以后,整个区域则表现为大区域的集中,小区域的分散如图 3
图 3-3 多层次的开放型城镇交通网络体系Figure 3-3 Traffic system of open type town网形态的定量描述,区域公路网可抽象成由节点和边所组成的的数学表示模型:G=(V,U,W) 区域公路网络;区域内节点的集合;节点的连线集合;公路路段上的各种变量的集合。公路网建设规模方面反映公路网的结构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奚宽武,任福田,石建军;GIS技术在公路网规划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晟华;;江西2020年干线公路网规划获批[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9年10期
3 李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公路网规划[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6年06期
4 张育宏;王江平;王明文;钟朝晖;;基于TransCAD的公路网规划辅助支持系统总体设计研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8年09期
5 周伟,张树升,程苏沙,王元庆;公路网规划两种理论与方法比较分析[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6 刘清君;公路网规划现实思考与新思路[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7 ;梅州市公路网规划完成[J];广东公路交通;1997年04期
8 付莉萍;;公路网规划中的交通预测[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臧晓冬,迟银波,张志旭;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公路网规划[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2年01期
10 朱峰;董吉福;;县乡公路网规划探讨[J];山东交通科技;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磊;基于战略环评的公路网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石兆旭;区域公路网布局形态及发展规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3 沈鸿飞;面向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的公路网结构性质评价与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朱辉;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案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鲁晓丽;公路网规划方法与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李立;天津市公路现代化发展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王春震;基于城市群的公路网布局优化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8 汪斌;林区公路网评价和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9 于江霞;中国西部公路网规模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李军;公路网价值管理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爽;中小城市公路网规划的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燕鸿;广安市公路网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陈保仓;区域公路网合理发展规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菊梅;甘肃省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鲍鑫荣;我国西部地区省域公路网规划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6 何剑枫;决策分析系统在公路网规划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7 张海燕;公路网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8 王璐;基于运输需求的公路网畅通性技术经济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吴涛;公路网规划综合评价及相关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10 张瑞华;山东省公路发展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1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4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