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5 07:08
20世纪中叶以来,城市群的出现与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城市群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组织的基本形式。但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演化的过程,通过发展演化逐步走向成熟。从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群的发展不可能是均衡的发展。城市群空间整合有利于促进区域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城市群“多赢”、提升整体竞争力,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目前,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等9个城市在内的中原城市群,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实力最强的城市集聚区。但是,各个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意识不强,各自为政、相互封锁的行政区经济格局依然存在,严重制约着本区域的整体发展。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提出要“整合城市群内各城市的规模结构和功能分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逐步实现城市群的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这一号召在各地也得到了一定的响应,但是与中原城市群发展的要求相比,各个城市认识上还有较大的差距,行动上更是相去甚远。中原城市群目前仍是空间上离散分布的“规划群”,仍然处于“貌合而神离”的发展状况。为此,需要基于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城镇、产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的布局和发展,探讨其空间整合发展的目标和方案,促进城市群空间整合发展。 本文借鉴国内外城市群空间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全文可分为七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城市群空间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接着提出城市群空间整合的必要性和研究范畴,最后给出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等有关论文设计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城市群空间整合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理论基础提供了指导城市群空间整合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方法论基础则给出了用于树立城市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F290
【部分图文】:
中原城市群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共 9 个省辖(管)市,下辖 14 个县级市,34374 个建制镇。土地面积 5.87 万平方公里,2004 年底区域总人口 3985 万占全省的 35.1%和 41%。这一区域集聚了河南省 60%的城市,城镇分布密7.3 个/千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到 665 人/平方公里,是我国城市空间分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中原城市群的位置和范围如图 3-1 所示。
29图 3-2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镇发展现状图中原城市群城市分布以郑州为核心向外展开,具有较为明显的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这种圈层状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利于中心城市扩散效应的发挥和各城市之间功能的分工与协调,是城市群空间整合的重要有利条件。此外,中原城市群城镇沿交通线布局特征明显,9 座中心城市均位于国家重要铁路沿线,其中 6 座布局在陇海线和京广线上。这种空间布局特征有助于各中心城市之间加强交流,进而有利于促进城市群在空间上的整合发展。
31图 3-3 中原城市群交通发展现状图3.2.4 城市群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的互补性是城市群形成的重要支撑。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其优势是商贸、金融、物流、信息和人才,洛阳是先进制造业、火电生产、铝工业、石化工业四大工业基地,许昌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支柱产业是电力设备、烟草、金刚石、发制品等,焦作的支柱产业是化学工业、能源工业和汽车零部件,开封占据着农产品(资讯、行情、论坛)和旅游业的优势,新乡的支柱产业是纺织、电子、电器、机械、化工、医药、建材,平顶山的支柱产业是煤炭、机械、电力、化工、烟草、纺织,漯河的支柱产业是食品、纺织、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41867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F290
【部分图文】:
中原城市群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共 9 个省辖(管)市,下辖 14 个县级市,34374 个建制镇。土地面积 5.87 万平方公里,2004 年底区域总人口 3985 万占全省的 35.1%和 41%。这一区域集聚了河南省 60%的城市,城镇分布密7.3 个/千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到 665 人/平方公里,是我国城市空间分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中原城市群的位置和范围如图 3-1 所示。
29图 3-2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镇发展现状图中原城市群城市分布以郑州为核心向外展开,具有较为明显的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这种圈层状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利于中心城市扩散效应的发挥和各城市之间功能的分工与协调,是城市群空间整合的重要有利条件。此外,中原城市群城镇沿交通线布局特征明显,9 座中心城市均位于国家重要铁路沿线,其中 6 座布局在陇海线和京广线上。这种空间布局特征有助于各中心城市之间加强交流,进而有利于促进城市群在空间上的整合发展。
31图 3-3 中原城市群交通发展现状图3.2.4 城市群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的互补性是城市群形成的重要支撑。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其优势是商贸、金融、物流、信息和人才,洛阳是先进制造业、火电生产、铝工业、石化工业四大工业基地,许昌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支柱产业是电力设备、烟草、金刚石、发制品等,焦作的支柱产业是化学工业、能源工业和汽车零部件,开封占据着农产品(资讯、行情、论坛)和旅游业的优势,新乡的支柱产业是纺织、电子、电器、机械、化工、医药、建材,平顶山的支柱产业是煤炭、机械、电力、化工、烟草、纺织,漯河的支柱产业是食品、纺织、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付刚;王发曾;牛叔文;;城市夜功能空间优化——以开封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付刚;我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惠;甘南州城镇体系的时空演进与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付刚;城市夜景观功能空间优化[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1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4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