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6 11:01
   本文主要研究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通过多种计量方法分别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和目前影响县域差异的因素,动态方面,本文运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福建省东、南、西、北地带间、地带内、九地市间的经济发展差异程度,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随时间波动明显,地市差异1978—1993年总体波动不大,1994——2003年总体呈现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闽东南地带内差异1978——1992年总体波动较小,1993——2003年差异明显扩大,闽南地带内差异扩大幅度最大,而闽西北地带内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空间尺度越大,差异越显著。静态方面,本文在界定资源位概念的基础上,选取从业人员数量等11个变量构成区域资源位计量指标体系,同时选取福建省58个县以及县级市为样本地区,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对样本地区的区域综合资源位及各子资源位进行计量分析。区域资源位排序结果与福建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基本吻合。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还进一步显示:在构成区域综合资源位的各子资源位系统中,人力和资本资源位对区域综合资源位的贡献率最大,它是构成区域综合资源位的主导因素。进一步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表明:区域资源位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大部分存在正相关;在构成区域综合资源位的各子资源位系统中,基础设施与外资利用度资源位、人力与资本资源位对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度较高,而科教资源位则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正相关性。聚类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结论。在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因素、产业结构调整的差异因素、制度安排因素四个方面探讨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最后,在相关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对策。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F127;F22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本文的研究对象与选题缘由
    1.2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相关研究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2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
    2.1 区域经济差异的界定
    2.2 区域经济差异测度理论
    2.3 区域经济差异变动趋势理论
第3章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
    3.1 Theil 系数及其分解
    3.2 数据和计算结果
第4章 福建省县域经济差异分析
    4.1 区域资源位指标体系
    4.2 福建省区域资源位计量
    4.3 区域资源位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第5章 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
    5.1 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
    5.2 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因素
    5.3 产业结构调整因素
    5.4 制度安排因素
第6章 福建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6.1 正视差距,谋求区域间和谐发展
    6.2 从区域资源位的角度寻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6.3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宝莹;冷欣罕;;从经济发展差异看县域金融支持:以福建省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宝莹;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金融支持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张林;广西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843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43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f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