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内陆保税物流中心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17:10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特别对开放型经济,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同意扩大保税物流中心试点,并将一部分保税物流中心设立在中西部地区,意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国内产业配套,保税物流中心的建立对改善内陆地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从保税区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入手,为论证内陆地区保税物流中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阐述了我国保税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趋势,对内陆地区具有生产要素成本、保税物流中心区位选择条件、当地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在内陆地区发展保税区的可行性,提出在现实世界经济环境下,目前正是大力发展内陆保税区的良好时机,并且应该着重发挥武汉和重庆这两个地区的河港优势;接着从保税物流中心的基本功能出发,分析了这些功能是如何带动出口加工业、对外贸易、物流行业的发展,然后又分析这些行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的机理,从而确定在内陆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是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内陆保税物流中心才刚刚成立,没有相关可靠性数据研究,因此我们选取了保税区中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在保税区成立初期,对外贸易占经济总量比重较小,对周边经济的影响较小,而此时投资却对保税区的带动作用较大,因此在保税区成立初期应将重点放在对投资的吸引上。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127
【部分图文】:

分布图,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分布图


区的分布图上,最初的15个保税区全部在沿海一带,之后批准的加工区才陆续在内地有所发展。图3.1 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分布图资料来源: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网站(http://www.szgiz.gov.cn)2)保税区逐渐向内陆地区发展。保税区在经历了沿海一带强势发展后,鉴于目前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的需要及国家中西部建设的宏观政策,同时也由于内陆地区的经济逐渐增长,保税区向内陆发展成为了一种趋势。在 2009 年 3 月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关于执行出口退税政策的保税物流中心名单中,共计 23 个,其中有 16 个保税物流中心设立在了内陆,占据全国保税区进三分之二的比例。从广义上说,内陆保税物流中心也可以称之为保税区,所以研究内陆保税物流中

铁路网规划


保税物流中心发展的基本条件.1 具备区位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也是保税物流中址需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这是由于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而决定的,保税中心以保税物流、对外贸易为主,那么所选之地肯定是交通便利之地,一般来临近港口,或者是位于交通枢纽之地,从上一章的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地理位置,情况也大致如此。上世纪90年代,国家批准成立的保税区全部位于沿海开放,保税区除了分布在沿海外,那么内陆是否也有其发展空间呢?目前,随着国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上世纪90年代初,航空、铁路、水路在内地均有了发展。铁路运输方面来看,此次国务院批准的内陆保税物流中心所在地的六个省份都中西部地区铁路枢纽中心,下图是我国中长期铁路规划网(图中圆点所示):

GDP总量


有长江黄金水道;铁路方面,有纵横南北,贯穿东西的铁路主干网如图 4.1 所示,为我国中长期铁路规划图,规划出了 2020 年前我国要兴建铁路的规划线,图中蓝色部分的圆点代表了在中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 7 省一市所在地,而这些所在地也正是铁路主干 s 线的所在地,铁路干线的兴建为今后铁路运输能力提供了保障,也意味着运输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内陆地区货物运往国外。如同上一节的铁路干线网中所示,中西部保税物流中心处在全国铁路主干网的核心,铁路运输资源充足。(2)内陆地区经济稳定增长内陆地区经济近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内陆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的经济 GDP 从 2003 年的 23182 亿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55313 亿元,短短 5 年时间,增长一倍多。内陆经济的稳定增长为保税物流中心的规模运作提供了保证,内陆地区的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也确实是需要有服务于内陆地区的保税物流中心为当地的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淮北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探要[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詹雪洁;刘志东;;打造辽沈地区一流的物流品牌[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年06期

3 刘琴;;陶氏化学和龙翔集团签署天津物流中心项目合作备忘录[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9期

4 ;邮政快递[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16期

5 ;陶氏化学和龙翔集团签署天津物流中心项目合作备忘录[J];上海化工;2011年08期

6 ;快报[J];中国海关;2011年07期

7 ;[配送]实现普遍精准配货[J];现代制造;2010年05期

8 ;厦门汽车物流中心·国际汽配城 第五代专业汽车配件用品市场[J];中国汽配市场;2011年03期

9 侯诣卓;;[输送分拣]全面引进RFID实现正确高效的物流配[J];现代制造;2010年05期

10 黄毅;;中国家禽第一市场中国禽产品第一仓——现代化的四川三联禽产品物流中心[J];四川畜牧兽医;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晶;辽宁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林矗;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6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程玉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丁纪岗;区域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9 李建华;中国转型期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金影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财税金融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钊军;基于企业集群的物流中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郑畅;物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吴少武;武汉建设华中物流中心战略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李广强;电子商务订单实时处理中的第三方物流中心选择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杨旸;物流中心配送及仓储成本与定价之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许骏;物流中心绩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邓蓉;城市物流规划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9 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王德江;中储股份沈阳物流中心物流金融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5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55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2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