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5 18:09
   2014年我国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上来,提出“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尤其要将长江经济带打造为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加强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缩小长江经济带区域差距。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以及缩小区域差距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系统地研究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问题,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商贸流通业与长江经济带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以上事实,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从流通规模、流通结构、流通设施以及流通效率四个角度对2004-2013年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得出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较为明显这一结论。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聚类法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进行实证检验。一方面根据降维得出的各主成分得分以及综合得分比较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商贸流通业差异;另一方面根据面板聚类结果对区域商贸流通业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以上分析,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第三,分析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以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的综合得分为被解释变量,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率、人均财政支出、劳动生产率以及信息化水平为解释变量,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除信息化水平外,其他变量均为影响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的因素。最后,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从国家战略、区域(长江经济带)以及省市三个角度提出缩小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的机制并给出相应的对策。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填补了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空白,并根据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了缩小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的机制与对策。
【学位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7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研究思路与框架
    1.3研究方法
        1.3.1 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方法
        1.3.2 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方法
        1.3.3 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方法
    1.4创新与问题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文献研究
    2.1 相关理论
        2.1.1 商贸流通业理论
        2.1.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2.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2.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3.1 长江经济带概况
    3.2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规模
        3.2.1 产出规模
        3.2.2 投入规模
    3.3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结构
        3.3.1 市场结构
        3.3.2 规模结构
        3.3.3 产业结构
        3.3.4 人员结构
        3.3.5 批发零售结构
    3.4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设施
    3.5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效率
        3.5.1 人员效率
        3.5.2 资本效率
        3.5.3 网点效率
    3.6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评述
第四章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实证分析
    4.1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发展差异评价
        4.1.1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分析
    4.2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发展聚类分析
        4.2.1 聚类分析基本原理
        4.2.2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聚类结果分析
    4.3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问题分析
        4.3.1 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进一步加大
        4.3.2 流通规模增长速度较快,但区域内部排名变化不大
        4.3.3 流通效率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过渡较明显
        4.3.4 流通贡献受多种因素影响,区域发展潜力巨大
第五章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5.1 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5.1.1 地区人均GDP(AGDP)
        5.1.2 固定资产投资率(GZ)
        5.1.3 人均财政支出(CZ)
        5.1.4 劳动生产率(SCL)
        5.1.5 信息化水平(XXH)
    5.2 影响因素面板数据模型
        5.2.1 面板模型构建
        5.2.2 实证分析
第六章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对策
    6.1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机制
        6.1.1 以国家战略为出发点,构建商贸流通业战略协调机制
        6.1.2 以互利共赢为目标,构建商贸流通业利益协调机制
        6.1.3 以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网”为载体构建商贸流通业空间协调机制
    6.2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对策
        6.2.1 设立专门委员会,确保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6.2.2 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6.2.3 扩大区域合作力度,实现经济互补双赢
        6.2.4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的效率
        6.2.5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长江水运
        6.2.6 增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靖,谷人旭;长江经济带合作发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2 徐长乐;殷为华;;推进“长江战略”实现长江经济带统筹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01期

3 张明修;;壮大“长江经济带” 促进湖北振兴崛起[J];世纪行;2005年04期

4 杨洁;张霄飞;;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富有活力的长江经济带[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7期

5 王茂林;;聚焦长江经济带[J];中国报道;2006年11期

6 蒋正华;;增强长江健康生命 保护长江黄金水道 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把赤壁建成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J];政策;2010年02期

8 阿达;;重庆:长江的崛起之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0年Z3期

9 戴雄武;蔡述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密集产业区的构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10 柯有美;;长江经济带的建“带”之管窥[J];理论月刊;199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琳;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顾娜娜;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周志达;“长江经济带”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区域性传递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胡尧;基于碳足迹测定的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5 吴林;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差异分析[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6 潘玲玲;绿色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徐丽;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8 胡兵;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9 于文静;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度的定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波;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855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55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c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