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财政政策协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9 15:06
   2010年1月1口,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将成为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开启,不仅给中国与东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既面临竞争的压力,有存在合作的空间。财政政策一体化已经成为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一体化非常重要的制度因素。 本文着重在于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财政政策协调的差异性和协调的现状,进而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财政政策协调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以上总结以及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财政政策协调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望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财政政策协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东盟自贸区财政政策的协调研究,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和实现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基本保障和关键,并对正在建设和拟建设的其他贸易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不论从国际经济活动还是从国家财政的角度来看,财政政策的协调都是自由贸易区建立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内容和要求,因而直接关系着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和发展,是构建和加强自由贸易区组织规范和制度性约束的重要表现和形式。
【学位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752.7;F812;F813.3
【部分图文】:

净流,外资,走势图,统计数据


图3-1 2001-2009中国与东盟外资净流入走势图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外交部数据计算整理得。中国吸引对外投资的的金额要明显高于东盟十国,2001-2010年,中国吸引

分布图,直接投资,分布图,直接投资额


图3-3 20」_0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的分布图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国家商务部、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数据计算整理得出。从目前来看,中国对东盟十国的直接投资额?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较,2004年比?为6.2%,2009年下降为3.9%,供从表3-12屮,我们可以看出,

金额,比重,商务部,统计局


^ 2^ 2(W ^ 2^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金额 16039 5% 29421 9% 37688 9% 34042 6% 34812 374 0.1% 736 0.2% 326 0.1% 330 0.1% 339 0.276 0.1% 212 0.1% 634 o.l% 292 0.1% 1337 0. 8676 2.8% 10068 3.0% 13441 3.1% 16725 3.1% 11172 2.- - - - 300 0.1% 670 0.1% 243 0. 36139 12% 39348 12% 39725 9% 24696 5% 42874 18890 6% 13434 4% 19532 4% 12687 2% 11101 2220432 71% 226046 67% 318457 73% 443529 81% 360484 79590 3% 14482 4% 8948 2% 丨 292 丨 2% 4866 1127 0.04% 1366 0.41% 73 o.02% 207 0.04% 592 0.1 310543 335113 439124 546099 467820:根据2006-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商务部、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南北经济关系——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1999年05期

2 李楚祥;东盟政治经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前景[J];当代亚太;1999年06期

3 盛少燕;董娜;赖理达;;基于CAFTA框架下的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利益协调机制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8年02期

4 何强;郭倩;;《东盟宪章》:东盟一体化进程的里程碑[J];东南亚纵横;2008年07期

5 董书慧;;欧元区国家财政政策协调的路径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02期

6 王婵;;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直接投资效应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04期

7 喻国平;许林;;东亚区域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作的博弈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何蓉;;参与一体化进程中东盟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经纬;2009年01期

9 刘宁宁;;欧洲经货联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2期

10 邓子基,邓力平;北美自由贸易区与税收一体化[J];世界经济;1994年06期



本文编号:2861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61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9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