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视野下的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10:42
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区域化已成为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当中一个极为突出的体制特征。区域化从属于全球化的整体进程,其持续推进有着区域主义的具体形式和实践。随着国内和国际的界限逐渐淡化、区域间范围的日趋模糊,以及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互动日益密集,区域主义向上影响到全球化进程和全球秩序的构建,向下与国家以及地方、社会团体乃至个人等多元化角色紧密相联,构成了对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结构进行塑造的主要推动力量之 这就为治理的擢升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土壤。 治理是为社会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激励和制裁、进而监督和调控社会依从的持续的政治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全球和区域性公共问题的出现对传统的社会管制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全球治理作为独立于主权国家及国家间治理框架之外的新的治理范式应运而生。在区域主义安排当中,区域各成员通过创建公共机构、塑造公共权威、制定管理规则以维持区域秩序,为满足和增进区域共同利益而走向联合或者共同行动,从而推进了治理在区域层面的实践。概言之,区域治理就是径由区域主义的实践步伐来推动区域共同福祉、秩序和价值实现的一种新的进路。 区域协调发展缘于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区域发展差距的客观事实,它不仅与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国民收入分配等经济问题息息相关,也同样关乎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不断深入,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得以自由流通和配置,区域性制度安排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不断涌现,这些就使得一国之内的不同区域之间、跨境经济区内的不同部分之间、以及区域共同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市场机制作用空间的持续扩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各个国家和地方之间由于自然禀赋和经济社会基础等差异所导致的发展水平差距日益拉大,进而对政治社会稳定以及区域乃至国际秩序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由此,传统的区域协调发展出现了内涵与外延的扩展,被赋予了有关经济与社会聚合、区域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意涵,其关切的视域也更开始超出传统的国界阀限,更趋整体和宏观。 在有着纷繁复杂的整体性地区史、区域主义实践最为成熟的欧洲,一体化的深化和扩展已经构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就微观意义上的区域观念而言,欧盟的区域协调发展是以欧洲次国家区域和地方的发展为其社会基础的;就宏观和中观意义上的区域观念而言,欧盟的区域协调发展又是以欧洲一体化和次区域合作为其整体性社会背景的。因此,欧洲的区域协调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一部一体化的发展史。现如今,欧盟的区域协调发展已经逐步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关切,迈向一种新的以兼具内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为特色的区域发展聚合;在特定区域内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良性竞争与紧密合作,从而达到一种区域内部和谐及与区域外部共生这样一种协调发展的高级阶段。正是在欧盟治理的宏观范式下,欧盟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议程经历着一个治理转向。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和政府间合作的框架,经历着从国家中心朝向多层网格的结构再造,从政府管理导向合作治理的路径变迁,从单纯的政府间主义迈向超国家主义和区域间主义的层次升级。 具体而言,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转向体现在其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过程的变化当中,从而构成了欧盟治理作为一种独特治理范式的权力架构、制度规范与政策过程有机统一的整体性图景。 其一,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结构演进。 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超国家机构、次区域组织、主权国家、次国家区域和地方乃至个体等行为体都参与其中,同时也实现着自身权利地位和作用方式的扬弃,其相互间的关系模式也朝向开放、透明和包容的方向实现了演进。今天的欧盟是一种多层次、组织间多层网格状治理结构。欧盟区域协调发展治理结构的演进表现在三个维度:上行扩展:从政府间主义到超国家主义的跃升。下行延伸:次国家区域主义的复兴。外向互动:区域间主义的崛起。 其二,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机制变迁。 欧盟治理是一整套相对系统和完整的制度框架,是成员国应对共同面对的形势所集体作出的一项积极的制度反应,也是区域层面上形成的具有一定制度竞争优势的新的制度形式。欧盟区域协调发展治理机制主要包括欧盟基础条约法律、成员国法律和跨国法律机制中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实体规范,以及治理决策运作机制的程序规范和一般性原则的“软法”规范。在此基础上,欧盟区域协调发展治理机制遵循其独具特色的民主机理,呈现出以共同体方法模式为主、兼有社会伙伴程序和开放协调方法模式特性的混合状态。 其三,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过程转型。 区域治理是一种社会政治运行模式的创新,区域性公共政策及其政策过程构成了区域治理的基本实现路径。现如今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过程业已超越了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和政府间合作框架,超国家实体、成员国及其地方实体乃至个体等各个层级都在其中结成伙伴关系并发挥作用,从而形成了多维互动的治理格局。基于其谋求“善治”的诉求,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过程囊括了决策、执行和监督的一整套政策网络,配置以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并附以官方评估、市场反应与公民参与三位一体的治理评估体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循环。诸行为体在其中的关系又非等级制的,而是在一种扁平化、透明化和非排他式的新型伙伴关系基础上实现了协调互动,从而构成了一个开放的政策流程。 总之,欧盟是一个利益与价值共同体,为了平衡欧盟内部不同行为主体的利益和价值诉求,实现一体化的均质化发展和平稳升级,构建一个多维度、网格状、机制化和开放式的区域治理框架就成为欧盟的现实选择;而弥合区域发展差距,构建欧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与地域聚合,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构成了欧盟治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欧洲的成功经验表明:欧盟致力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和发展业已擢升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治理实践,它是对欧盟治理范式的一种具体阐释和运用。正是欧洲政治文化传统中长久以来一直浸润着的公平、聚合与多元统一的价值理念,映射在欧洲区域整合的现实当中,并塑造着其具体政策进程,这才成就了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欧洲一体化的深远影响。从更宏观的视野观之,欧盟致力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治理的价值取向、行动理念和基本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将产生一定的普适性影响,这一治理范式所代表的人类社会发展观的实现取向将会通过欧盟的影响力而辐射、扩散到更广阔的范围。 具体到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而言。在我国区域发展的实践当中,如何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统筹东西部平衡发展、统筹国内外协调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健全国内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机制、促进区域公共管理治理转型以及推进跨境区域合作治理等方面有所作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考察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经验,以此来观照中国的一些现实问题,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15
【部分图文】:
粼鑫上图10 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值中大于和等于 21 5 的深色区域就是欧盟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 具体是指从英国北约克郡和伦敦, 经法国北部! 比利时!荷兰 ! 德国汉堡等地, 是欧盟发展速度最快 ! 经济集聚程度最高! 发展水平最好的地区 "这一地带只占欧盟土地面积的 /17, 欧盟人口的 13/ , 但将近一半的欧盟总收入产生于此 " 围绕这一中心地带之外的边缘区域则相对贫困, 多数地区农业人 口比例较大, 竞争地位较弱 "其次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3837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15
【部分图文】:
粼鑫上图10 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值中大于和等于 21 5 的深色区域就是欧盟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 具体是指从英国北约克郡和伦敦, 经法国北部! 比利时!荷兰 ! 德国汉堡等地, 是欧盟发展速度最快 ! 经济集聚程度最高! 发展水平最好的地区 "这一地带只占欧盟土地面积的 /17, 欧盟人口的 13/ , 但将近一半的欧盟总收入产生于此 " 围绕这一中心地带之外的边缘区域则相对贫困, 多数地区农业人 口比例较大, 竞争地位较弱 "其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萍;论联邦制国家的特征与类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何志鹏;;欧洲联盟体制内的发展权[J];当代法学;2007年01期
3 张蕴岭;;对东亚合作发展的再认识[J];当代亚太;2008年01期
4 王继平;欧盟结构政策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J];德国研究;2001年02期
5 王雅梅,谭晓钟;论欧盟区域政策对欧洲一体化的特殊作用[J];德国研究;2005年02期
6 王雅梅;;欧盟跨境合作政策述评[J];德国研究;2006年03期
7 王雅梅;;论欧盟区域政策与成员国区域政策的协调[J];德国研究;2008年03期
8 安虎森;蒋涛;;一体化还是差别化——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解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9 刘勇,毛汉英;中外区域政策对比研究[J];地理研究;1995年04期
10 申皓;试析欧盟地区政策的演进[J];法国研究;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雅梅;欧盟区域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陈艳;欧洲治理与制度变迁[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3 张广翠;欧盟区域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静;欧盟区域援助与成员国经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胜平;论欧盟的区域政策[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63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6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