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长江三角洲物流产业一体化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7 14:11
   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利润源泉,物流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保障,没有物流一体化就没有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样,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也离不开物流一体化。长三角物流一体化是对区域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它既是物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同时,有助于增强长三角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然而,当前长三角物流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实现。因此,必须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探索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的实现途径,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以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围绕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的实现途径这一主题展开研究。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比较全面地描述了长三角物流发展的现状,发现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物流网络不完善、物流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物流企业专业化与社会化程度不高。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本文将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的实现途径归纳为三个方面:物流网络、发展环境及物流企业的市场化整合。通过对物流节点、物流通道及物流信息网络进行整合以完善物流网络;通过明确政府及行业协会职能以改善物流发展环境;通过引导物流企业适应形势进行市场化整合以提高其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从长三角的实际出发,提出优化区域物流网络、制定相关政策和行业规范、鼓励支持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及开展各种形式的跨区域整合等对策建议,以促进长三角物流一体化的实现。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259.2
【部分图文】:

地图,地图,上海市,镇江


3.1.1长三角经济发展概况长三角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如图3一1),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l%,总人口约占全国的6%。经济意义上的长三角,通常包括上海市、江苏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8市和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7市,共计16个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也是世界第六大经济圈。7蚌旨市卜;市气木幼一市。O拼二_市南畜市台月巴市彼不.1决}_市。嗜不笠护交沙市O翠该锐市O杭州市.下言;亨‘苏言市上海市.舟..市宁月市00O图3一1长三角地图资料来源:http://~.google.Com/(1)长三角目前已形成以沪宁、沪杭、杭雨交通沿线为城市密集带

公路里程,三角,一级公路,比重


从公路里程的构成来看,2005年底,长三角高速公路比重为3.81%,一级公路比重为5.36%,二级公路比重为16.40%,而全国高速公路比重2.12%,一级公路比重为1.99%,二级公路比重为12.77%(见图3一4)。由此可见,长三角公路质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区域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厂厂厂厂厂厂厂厂厂一级公路,‘ %%%价口口口亮级公路路‘,一一级公路,5%%%.....公即一级公路、 、其其他,75%二一二一刃盯 路口口口其他 他 他图3一 42005年长三角公路里程构成数据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另外,长三角各省市近年来非常重视公路建设,并且开始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规划和整合区域公路网,出台了一些专项、综合规划,例如,《长三角都市圈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长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阳;;长江三角洲物流产业一体化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09年10期

2 邓爱东;;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刍议[J];经济前沿;2007年09期

3 杨京英,杨红军,王强,铁兵;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4期

4 张健;程永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研究[J];浙江金融;2010年06期

5 ;长三角区域规划“落地” 区域发展总战略清晰可见[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8期

6 卞显红;长三角地区旅游产品联合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时代;2005年18期

7 张建峰;;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比较[J];招商周刊;2005年Z1期

8 ;宁波市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调研报告[J];宁波通讯;2005年05期

9 刘林;;长三角合力自救 保增长效果更显[J];长三角;2008年Z2期

10 毛俊华;徐明;;把握世博契机 共建魅力长三角[J];上海信息化;2009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群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长三角同城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暴琪;长三角经济现代化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仙德;基于企业网络的城市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周琴;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一般理论及其对长三角的应用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7 黄国华;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转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8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奕;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毛新雅;中国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会英;长江三角洲深度一体化发展中利益均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胡玲玲;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居环境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丹丹;区域合作视角下的长三角人力资源一体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小文;产品细分视角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婧;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万英发;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推进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魏亚平;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8 王毅;证券市场的发展与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刘可文;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菲菲;关于构建统一多层次的劳动市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4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74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