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7 13:41
   从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思想到2003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始终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经济的发展,关键是人才。而作为人才的主要群体的高校毕业生却面临着近几年被人们广泛关注的“就业难”的问题。这两个看起来似乎独立的问题实际上却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内生增长理论,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就业流向呈现地区差异现象作了更加全面、深刻的分析,并从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对如何扭转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不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近十几年来,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地区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小康的目标客观上仍有很多困难,进而导致我国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的伟业面临挑战。高校毕业生——我国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发展、制度环境、社会观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就业的过程中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就业流向地区不平衡的现象。人才是稀缺资源,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在东部发达地区上演着“人才高消费”的不正常的现象的同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却遭受着“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的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过程。 探索如何扭转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不平衡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合理与否涉及到国家和社会、高等教育、个人和家庭的方方面面。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应该是高校毕业生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但必要的政府干预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应当充分利用经济、行政和法律三种宏观调控手段,尤其是要不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去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相应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各级政府也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人才创业、生活、工作的环境,通过企业制度创新、激励制度创新等,或是利用物质激励,或是利用情感激励、事业激励,针对实际情况调整好对本地人才与外地人才的用人策略,齐心协力,和谐发展,最终将中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促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做出一定的贡献。
【学位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G647.3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劳动力要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2.1.1 劳动力要素的含义
        2.1.2 劳动力要素是区域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2.2 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相互关系的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的定义
        2.2.2 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内生增长理论
        2.2.3 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相互关系的分析
    2.3 高校毕业生—我国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现实分析
    3.1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3.1.1 我国地区划分的不同标准
        3.1.2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3.2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现状
        3.2.1 “就业难”问题的提出
        3.2.2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呈现地区差异
        3.2.3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呈现地区差异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3.2.4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呈现地区差异的原因分析
    3.3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呈现地区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3.3.1 人才—制约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瓶颈”
        3.3.2 人才流失—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3.3.3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呈现地区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
4 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4.1 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宏观调控机制
        4.1.1 经济调控
        4.1.2 行政调控
        4.1.3 法律调控
    4.2 搭建高校毕业生在欠发达地区就业的广阔平台
        4.2.1 发展地区经济,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4.2.2 进行制度创新,制定科学用人机制
        4.2.3 改变传统观念,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活环境
5 结论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异决;张丽敏;;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齐振宏;喻宏伟;;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以武汉市人力资本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汪帆;吴鼎鼎;;论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向协调作用[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21期

4 陈晓玲;人力资本积累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王孝斌;陈武;王学军;;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6 崔艳艳;武志刚;;成人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本提升[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年09期

7 尹鹏;;论农民增收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调适[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03期

8 钞秋玲;李秀岭;;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关系理论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金相郁;武鹏;;文化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9年02期

10 朱其训;;职业教育在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J];江苏高教;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佑林;江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霍连明;高技能型人才能力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黄凤;基于人力资本的国有林区森工企业薪酬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车卡佳;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魏立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刘冬梅;我国高新区科技人力资本生态拟合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8 石高宏;企业的性质:从企业家角度的透析[D];西北大学;2004年

9 邱丰;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丽红;基于知识资本放大原理的咨询项目知识共享路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娜;区域经济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张少先;德州市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俊芳;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4 张志勇;市场里的企业:一个由各类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合约[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5 李雪峰;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6 许震;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7 张中华;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本开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何燕;人力资本提升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邹奕杰;人力资本与服务业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孟欣;我国人力资本增值状态与对策[D];青岛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74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74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b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