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浅析
发布时间:2020-11-08 23:32
在2002年11月,东盟与中国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并承诺在2010年建立一个东盟十国与中国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表明了这十一国领导人的远见,看到了一个市场将带来的巨大商机。 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发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双方长期以来形成的睦邻友好的政治关系,也为发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开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 本文通过运用自由贸易区理论详尽的分析了建立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益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而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此外,在对比和借鉴了世界其他区域一体化经济组合的经验后,尝试性的探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模式选择。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752.7
【部分图文】:
6图1-1 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区内一种价格)在图1-1中PW为某商品的国际价格,PWTP和PWTH分别为P国和H国对该商品所征收的关税,ON为H国在成为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前对该商品的消费量,LN为H国从世界其他国家进口的消费量。当H国与P国成立自由贸易区后,假设P国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H国的需求并且全部出口到H国,区内价格为OTP,那么H国的需求增加到ON1,区内总需求量为(ON1+OM), P国向H国出口L2M,即L1N1
8图1-2 规模经济与FTA在图1-2中,DH,DP和PH、PP分别为H国和P国某种商品的国内需求曲线和价格,DH+P为两国的总需求曲线,ACH,和ACP分别为两国的平均成本曲线,PW为世界价格。建立自由贸易区前两国征收禁止性关税PWPH和PWPP, H、P两国未相互出口,两国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为OQ1。贸易区成立后,区内价格为PU。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假定P国生产者占有区内市场,H国生产者退出该行业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75522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752.7
【部分图文】:
6图1-1 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区内一种价格)在图1-1中PW为某商品的国际价格,PWTP和PWTH分别为P国和H国对该商品所征收的关税,ON为H国在成为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前对该商品的消费量,LN为H国从世界其他国家进口的消费量。当H国与P国成立自由贸易区后,假设P国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H国的需求并且全部出口到H国,区内价格为OTP,那么H国的需求增加到ON1,区内总需求量为(ON1+OM), P国向H国出口L2M,即L1N1
8图1-2 规模经济与FTA在图1-2中,DH,DP和PH、PP分别为H国和P国某种商品的国内需求曲线和价格,DH+P为两国的总需求曲线,ACH,和ACP分别为两国的平均成本曲线,PW为世界价格。建立自由贸易区前两国征收禁止性关税PWPH和PWPP, H、P两国未相互出口,两国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为OQ1。贸易区成立后,区内价格为PU。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假定P国生产者占有区内市场,H国生产者退出该行业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胜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5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7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