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20-11-11 00:25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不可逆转的“定势”。长三角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具有经济总量大、投资环境匀质化以及全域外向型经济的显著特征。经济平台的“垒高”,使长三角一体化能发挥竞合效应和多中心效应,从传统的非赢即输、此消彼长的“排他性”模式走向“双赢”或“多赢”模式。以产业链重构为基础的一体化将成为未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而降低商务成本和打造商务价值高地则是实现长三角“产业对接”战略的平台和动力机制。文章提出了“政府推动型”与“市场交易型”两种不同的商务成本降低模式。政府深度服务体系的有效运作,具有降低商务成本和提高商务价值的双重功能。而培育与外向型经济发展关联密切、可持续成长型的企业是降低商务成本、营造良好的商务氛围的不可缺少的要素。本文以外向型经济起步较早的昆山市为例,分析了其在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重构过程中由地缘优势向城市无形资产优势转化而提出的“立江入海”战略和具体实施措施,对长三角其它地区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127
【文章目录】:
导论
1 区域经济理论框架的综述与剖析
2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征与困境
2.1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
2.2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2.3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前景
3 长三角区域经济“产业对接”与联盟战略
3.1 降低商务成本:长三角“产业对接”的平台
3.2 打造商务价值高地:长三角“产业对接”的动力机制
3.3 实施区域联盟战略:在竞争中求合作
4 沪昆“无缝对接”战略实施的典型意义及其启示
4.1 昆山外向型经济比较优势
4.2 昆山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4.3 沪昆“无缝对接”战略的实现路径
4.4 沪昆“无缝对接”的共生效应及其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78505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127
【文章目录】:
导论
1 区域经济理论框架的综述与剖析
2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征与困境
2.1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
2.2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2.3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前景
3 长三角区域经济“产业对接”与联盟战略
3.1 降低商务成本:长三角“产业对接”的平台
3.2 打造商务价值高地:长三角“产业对接”的动力机制
3.3 实施区域联盟战略:在竞争中求合作
4 沪昆“无缝对接”战略实施的典型意义及其启示
4.1 昆山外向型经济比较优势
4.2 昆山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4.3 沪昆“无缝对接”战略的实现路径
4.4 沪昆“无缝对接”的共生效应及其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信虎强;产业对接理论及其在CAFTA进程中我国前沿省区的应用[D];广西大学;2008年
2 袁克珠;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上海区域物流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3 柴夏;产业集群的培育及其对区域经济之带动效应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8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78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