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空间信息的北区工业分布格局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07:56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经济的分布格局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地认识分布格局,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扩散状况等相关信息。以往对工业分布格局的研究大多从专家经验的角度、大的地理单元尺度上的研究探讨,经验性的定性分析多,可重复的定量分析少;大尺度的宏观性结论多,小范围内的、具体界限性研究少;对工业经济指标数据研究的多,对区域内的空间联系分析的少。 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文以东北区的工业经济分布格局研究为例,依托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对东北区工业分布进行一次定量的、实证性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和空间聚类方法的结合,更加突出了空间位置、空间联系在工业分布中的作用,使空间信息与数据的属性信息一同参与到分析中,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与实际性。同时,研究中采用了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增强了分析的客观基础与可重复性,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具体指标量化比较。 在研究问题上,本文选取了20世纪90年代,东北工业分布变化明显的一段时期,具体采用了92年与01年工业低潮的两年数据进行研究。在用新的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分别论述了01年东北区工业分布的特点与90年代东北工业布局的演变特征,即用新的研究方法看待新的问题,是从数据的角度,以定量的研究结果对工业布局的研究,并对布局产生和演变的原因做以简要的解释。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F427
【部分图文】:

东北区,蒙古,乌苏里江,四国


沿海靠边、腹地广阔、资源丰富。(东北区在全国是位置示意图,如图2-1所示)其北起黑龙江,南抵辽东半岛,纵跨14.8个纬度,长约1600公里;东至乌苏里江,西至蒙古,横跨19.7个经度,宽约1400公里。地理位置比邻俄、日、韩、蒙四国,可以说东北区在东北亚居于中央的重要部位,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与蒙古、俄罗斯为邻

东北经济区


图 2-2 东北经济区城市与铁路图Fig. 2-2 cities and transportation in Northeast China.是全国铁路运输最为发达的经济区,现有铁路 15300 公里,占全国铁路)的 25.6%,路网密度为 1.23km/100km2,为全国铁路平均密度的 2的哈大线为纵轴,以滨洲、滨绥线为横轴,组成了东北铁路网的“T”字形干线相配合则有“四纵四横”线路(“四纵”:齐齐哈尔—通—通辽—赤峰线;哈尔滨—吉林—沈阳线;图们—牡丹江—佳木斯奇—绥化—佳木斯—双鸭山线;伊尔施—白城—长春—图们线;通;赤峰—沈阳—丹东线。), 构成铁路运输通道的基本格局,并通过—锦承三条铁路通道与全国的铁路网相连。济区内的国道有:南北方向为 102 号(哈尔滨—北京)、201 号(鹤岗——大连)、203 号(明水—沈阳);东西方向为 301 号(绥芬河—满洲里兰浩特)和 303 号(丹东—锡林浩特)。另外,各省都有以本省的省会设的省级公路通道。交通上,东北区基本形成了以大连、营口为中心,丹东、锦州为两翼

分布图,东北经济区,工业基地,分布图


由于石油资源的开发,则形成钢铁、石油工业并重的工业基础。目前,东北地区已基本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工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如图2-3所示)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宽伟;岑国平;马文轩;李强;;ArcGIS在机场土方计算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2 张卫东,谢庆胜;基于GIS的重点污染源管理信息查询与分布系统设计的实现[J];安徽地质;2001年04期

3 殷年;4D产品与GIS应用[J];安徽地质;2002年03期

4 任升莲;蔡昊;杨伟沃;肖延松;;基于GIS的网络电子地图系统开发与研究[J];安徽地质;2009年04期

5 殷年;;航空影像处理与应用[J];安徽建筑;2006年05期

6 林华;邓建;;浅谈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J];安徽建筑;2009年04期

7 李桂荣;张永福;;GIS支持下的农用地分等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2期

8 李亚萍;马蓉;;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0期

9 张莉娜;;土壤表层有机质空间分析的遥感技术应用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10 杨洋;高敏华;陈婷;;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中CASS数据的转换——以哈巴河县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森;文本聚类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冯光升;面向认知网络的自适应QoS感知与配置方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李桃迎;交通领域中的聚类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吴启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文全;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贾奋励;电子地图多尺度表达的研究与实践[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10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东峰;基于WebGIS的矿井瓦斯地质信息网络管理技术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晨亮;基于工作流的资源环境建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志强;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行为分析和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新忠;基于案例的地理时空过程表达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京钊;基于LUCC与RS/GIS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范丹;Web检索中的查询扩展及结果聚类技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硕;基于SuperMap Objects 的河南省南水北调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国宾;面向对象的公路空间数据库系统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叶伟;基于GIS的河南省航运经济信息分析系统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梁大圣;空间数据仓库的设计与构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8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78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c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