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CAFTA的贸易效应分析及政策选择

发布时间:2020-11-11 20:36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起源于200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与中国“10+1”会议上。当时由朱镕基总理提出了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市场的扩大、竞争的加剧、投资的增加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还会促进生产企业不断投资于科研和开发,从而推动技术不断进步。 本文在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关理论做了一个全面而又扼要的回顾之后,明确地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关税同盟理论、大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和国家需要理论等理论。关税同盟建立后,可以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静态效应,此外还会产生规模经济、竞争强化和投资扩大等动态经济效应。因此,中国在开展区域经济协作的基础上,对对外贸易进行一体化协调,就可以整合区域对外贸易发展的各种优势,形成规模经济实力。同时,随着一体化协调的深化,也会强化区域竞争,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刺激区域投资的扩大,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对于建立CAFTA而言,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财政和货币政策这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然后具体分析了CAFTA的静态效应、动态效应和结构效应。静态效应主要包括区域经济规模、经济互补性和贸易壁垒的削减幅度三个影响因素。动态效应则从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和出口扩张效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效应的分析不难看出,建立CAFTA可以产生一个多赢的局面,而且它的建立还将使中国加快利用产业国际化来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步伐。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构建CAFTA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面临着许多难点。本文的最后一部分首先概述了构建CAFTA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CAFTA的政策选择,其中包括扩大一体化收益、降低一体化成本、进行利益调节和控制一体化进程这四种政策。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F752.7
【部分图文】:

供给曲线,关税同盟,局部均衡分析


13图2-1 关税同盟的局部均衡分析图中Dh和Sh分别表示国内需求与供给曲线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对应于世界价格Pw、国内需求Ch全都自国外进口。如果对进口征收关税t,则国内价格为P0w=Pw+t。假设在小国情形下,相应地国内消费则分别为Ch和Sh。在这种情况下,ABGH表示政府的关税收入。当组成关税同盟后,因为对同盟内的伙伴国的进口不再征收关税,来自于伙伴国的进口价格从P0w降为Pc,新的消费均衡点为C

曲线,关税同盟,政策选择,同盟


*(t)。在图2-2中,A与B是两个均衡点A是当A国为政策制定者的均衡状态,B是当B国为政策者时的均衡状态,曲线W1表示通过A点福利水平为W1的A国的等福利曲线,曲线与横轴越接近所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t1,t2,t*1

利率,利率差,货币政策协调,反应对


理的浮动汇率制);那么这两个国家都能够从货币政策的协调中受益。如果进一步假定国家A或B采取行动但其他国家不对其利率变化做出反应,那么我们就可能构造目标函数以发现每个国家的最优利率。这两个国家的反应函数如图2-3所示:图2-3 货币政策协调前的利率反应对于A国,利率ra1能产生最优的经济活动水平,而且与B国的利率差能够满足汇率目标。如果在此基础上B国提高利率,这将会减少利率差并对目标汇率产生压力,A国会以提高利率来对此做出反应。但由于经济目标既定,A国不愿意像B国那样对利率水平进行调整。A国和B国根据伙伴国利率的变化而对它们的利率进行调整的程度决定了反应函数的斜率。如果这两个国家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则非协调的均衡出现在正点,此时两国的利率分别为rae和rbe。这是沿着反应函数进行调整的结果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姚丹;;CAFTA的成立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34期



本文编号:2879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79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a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