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21:01
城镇密集区将是我国21 世纪城镇化的重要地域表现形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密集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等多个方面均表现出了聚集效应和带头作用。“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城镇密集区要优化城镇布局,强化产业分工,增强经济联系,进一步发挥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带动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加大,空间重组、空间竞争和进化在不同的区域层面上将加速进行,由此导致了空间的无序和失控,迫切需要探索其内在机制和动力,并需要新的规划和管理方法。 本文从城市地域空间发展及空间组织基础理论研究出发,通过分析城镇密集地区空间发展与演变的一般规律,找出影响城镇密集区空间演变的动力因素和动力机制。通过回顾国内外空间发展及空间组织实践,重点分析了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模式及空间优化策略。通过上面的分析作者认为建立区域整体化发展的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框架及建立空间组织相应的实施机制,是解决目前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无序的一个有效途径。文章最后以武汉城镇密集区为例,从空间组织和优化的角度提出武汉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的规划框架。 城镇密集区是城镇密集分布、密切联系,城市高度发达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前沿阵地,如何通过空间协调和制度保障来推进城市及区域的实现快速有序的发展,是规划和管理者当前必须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空间组织角度来探索城镇密集地区空间优化模式只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更加科学而合理的规划理论和实践探索。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TU984.1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框架
2 基本概念及城镇密集区概述
2.1 基本概念
2.2 国内外城镇密集区概述
2.3 国内与国外城镇密集区的比较分析
3 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理论
3.1 城镇密集区空间结构研究概述
3.2 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基础理论
4 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与演变分析
4.1 城镇密集区空间分析
4.2 城镇密集区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
4.3 城镇密集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4.4 国内外空间发展与空间组织实践
4.5 城市地域空间演化的基本趋向
4.6 新世纪中国城市空间的变化趋势
5 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与优化
5.1 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优化的目标
5.2 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规划原则
5.3 城镇密集区空间结构与组织模式
5.4 城镇密集区空间结构与形态优化
5.5 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与优化的实施机制
6 实证分析:武汉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规划构想
6.1 背景及武汉城镇密集区定位
6.2 武汉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规划
6.3 技术支撑体系
6.4 制度建设与保障
6.5 近期行动计划
6.6 城镇密集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81236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TU984.1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框架
2 基本概念及城镇密集区概述
2.1 基本概念
2.2 国内外城镇密集区概述
2.3 国内与国外城镇密集区的比较分析
3 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理论
3.1 城镇密集区空间结构研究概述
3.2 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基础理论
4 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与演变分析
4.1 城镇密集区空间分析
4.2 城镇密集区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
4.3 城镇密集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4.4 国内外空间发展与空间组织实践
4.5 城市地域空间演化的基本趋向
4.6 新世纪中国城市空间的变化趋势
5 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与优化
5.1 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优化的目标
5.2 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规划原则
5.3 城镇密集区空间结构与组织模式
5.4 城镇密集区空间结构与形态优化
5.5 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与优化的实施机制
6 实证分析:武汉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规划构想
6.1 背景及武汉城镇密集区定位
6.2 武汉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规划
6.3 技术支撑体系
6.4 制度建设与保障
6.5 近期行动计划
6.6 城镇密集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欣;网络化:关中—天水经济区空间发展策略及规划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静;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过程与空间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曹玮玮;福建省城市经济影响区与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海宽;济南都市圈空间组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雷春芳;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郝光;城市周边土地利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张韧柘;城市岸线地区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81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8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