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第三产业联盟,促进环渤海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发布时间:2020-11-13 04:26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环渤海地区处于我国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重要位置,拥有我国最为密集的城市群、港口群,其联合开放开发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先后实施,尤其是国务院将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学术界涌现了一大批关于如何实现环渤海地区联合开放开发的科研成果。虽然关于环渤海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环渤海地区各产业发展及区域合作现状的研究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明显不足;二是,在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上,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区域内地方政府的合作上,对市场机制的作用研究不够。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打破环渤海各省市相互割据的经济现状,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方式,第三产业联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国内外学者在企业战略联盟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突破性的研究,但是还没有提升到产业合作的高度。本文试图利用有关理论,对第三方产业联盟的形成机制及如何利用该机制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做出初步探讨。 本文首先对区域竞争力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及产业联盟理论进行了简要概括,得出了环渤海地区应该以第三产业为切入点,通过构建产业联盟的方式提升地区整体经济竞争力的结论。随后,本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环渤海地区第三产业整体现状及区域内各省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区域内各省市第三产业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今天,环渤海地区发展第三产业既面临着来自区域内外的各种挑战也面临着诸多难得的机遇,本文第三、四部分分别对此进行了分析。根据产业联盟理论,产业联盟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挥1+1>2的效果,从而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本文第五章对产业联盟的运行机制,即产业联盟是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最后,本文以金融、物流两个第三产业中较有代表性的行业为例,对环渤海地区如何构建第三产业联盟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合理构建第三产业联盟,打破区域经济条块分割的现状,促进环渤海地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学位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719;F127
【部分图文】:
势(见表2一3)。北京平均每年增长2.84个百分点;天津平均每年增长0.2个百分点;河北平均每年增长0.22个百分点;辽宁平均每年增长0.1个百分点;山东平均每年增长1.1个百分点。其变化如图2一2。表2一3环渤海各省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单位:%薰薰 薰鞭蒸摧天津i馨夔 夔馨山东辽宁 宁赣 赣 赣赣 赣 赣翼翼翼罐罐 罐 lll)))李 李 李 李李硒戮戮砚砚豁易舞舞 秦 秦 秦 秦秦徐 徐搜搜麟旅民民 lllll}}}}}llllll馨 馨 馨 馨馨 馨薰 薰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一006)及环渤海各省市统计年鉴图图北京京...天津 津口口河北北口口山东东...辽宁 宁图2一2环渤海各省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比重变化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一2006)及环渤海各省市统计年鉴从第三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世界各国第三产业就业所占比重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密切相关,按照1998年世界银行公布的资料,二者的经验公式为:第三产业就业所占比重=一6.6634+7.5669In(人均GDP)(2一2)按照该经验公式,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2005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应为58.75%、56.94%、50.25%、52.14%、52.58%。与表2一3中2005年的数据比较可知
图3一l主要国家2000年第三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可见,环渤海地区第三产业结构现状仅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世界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产业结构水平。环渤海地区第三产业最发达的北京市也仅稍高于2000年意大利第三产业水平。其他一市三省则低于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000年第三产业水平。通过上述对比可以发现环渤海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是十分明显的。产业经济学认为,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和一定阶段的产业结构相对应的,如果产业结构得不到及时转化,必然与经济发展产生矛盾,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第三产业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为第一二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服务的。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仓储、金融保险、教育、科研、技术服务等产业部门,不仅是连接生产与市场的中间环节,而且是其他产业提高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这些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滞后会影响第一二产业以至整个经济的协调增长和增长效率的提高。环渤海地区第一二产业的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效率改进一直未能取得大的进展,整个经济不能转入效率提高型的持续增长轨道,这种情况与第三产业的不发达特别是金融保险、教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1728
【学位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719;F127
【部分图文】:
势(见表2一3)。北京平均每年增长2.84个百分点;天津平均每年增长0.2个百分点;河北平均每年增长0.22个百分点;辽宁平均每年增长0.1个百分点;山东平均每年增长1.1个百分点。其变化如图2一2。表2一3环渤海各省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单位:%薰薰 薰鞭蒸摧天津i馨夔 夔馨山东辽宁 宁赣 赣 赣赣 赣 赣翼翼翼罐罐 罐 lll)))李 李 李 李李硒戮戮砚砚豁易舞舞 秦 秦 秦 秦秦徐 徐搜搜麟旅民民 lllll}}}}}llllll馨 馨 馨 馨馨 馨薰 薰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一006)及环渤海各省市统计年鉴图图北京京...天津 津口口河北北口口山东东...辽宁 宁图2一2环渤海各省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比重变化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一2006)及环渤海各省市统计年鉴从第三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世界各国第三产业就业所占比重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密切相关,按照1998年世界银行公布的资料,二者的经验公式为:第三产业就业所占比重=一6.6634+7.5669In(人均GDP)(2一2)按照该经验公式,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2005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应为58.75%、56.94%、50.25%、52.14%、52.58%。与表2一3中2005年的数据比较可知
图3一l主要国家2000年第三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可见,环渤海地区第三产业结构现状仅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世界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产业结构水平。环渤海地区第三产业最发达的北京市也仅稍高于2000年意大利第三产业水平。其他一市三省则低于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000年第三产业水平。通过上述对比可以发现环渤海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是十分明显的。产业经济学认为,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和一定阶段的产业结构相对应的,如果产业结构得不到及时转化,必然与经济发展产生矛盾,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第三产业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为第一二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服务的。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仓储、金融保险、教育、科研、技术服务等产业部门,不仅是连接生产与市场的中间环节,而且是其他产业提高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这些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滞后会影响第一二产业以至整个经济的协调增长和增长效率的提高。环渤海地区第一二产业的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效率改进一直未能取得大的进展,整个经济不能转入效率提高型的持续增长轨道,这种情况与第三产业的不发达特别是金融保险、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朝宗;产业集群的社会学思考[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杜兵,孙健;环渤海地区港口物流的国际合作[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3年09期
3 王一鸣;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整合的体制和机制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4 蒲艳萍;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长三角"金融合作研究[J];上海金融;2005年03期
6 张杰,马斌;中国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周群艳,田澎;区域竞争力形成机理的系统经济学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06期
8 涂湘蕻,曾国军;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发展规律[J];学术论坛;2002年05期
9 沈迪邦;长三角银行跨省区金融合作模式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02期
10 毛艳华;泛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朝阳;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互动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81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8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