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市场与分工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义乌商圈”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11 23:3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是,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种不平衡日益威胁到社会的公平、和谐、安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逐步形成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清晰,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成为摆在理论界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和不存在运输成本的假定条件下,古典理论或新古典理论认为,不管最初的差异如何,万能的市场将最终带来区域的趋同。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和存在运输成本的假定条件下,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区域间发展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初始对称的两区域在内生非对称因素或足够强大的外生冲击条件下,区域发展的趋异很有可能是经济更为稳定的均衡。与此预言不符的是,在市场规模不对称的情况下,义乌及其周边地区的许多企业围绕义乌市场,依托基于本地比较利益的分工组织生产,形成了一个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结构非常明显的“义乌商圈”,在此基础上,商圈的核心层各区域逐渐显现出经济增长收敛的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着眼于从市场规模扩张、区际分工转换和产业扩散三方面来考...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论文框架设计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相关文献述评
    第一节 国外学者研究区域间经济关系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中国政府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第四节 市场与分工理论回顾
第三章 理论分析
    第一节 市场规模拓展与交易效率提高
    第二节 区际分工与市场主导下的模式转换
    第三节 共享型市场、分工经济性与地区间经济交换
    第四节 市场规模、产业扩散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章 模型分析
    第一节 “核心──外围”模型的简化表述
    第二节 可能存在的“陷阱”与有形之手的作用
第五章 “义乌商圈”案例分析
    第一节 大规模市场主导下的分工协作特征
    第二节 “义乌商圈”核心层的地区专业化
    第三节 “义乌商圈”核心层区域间的经济收敛趋势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2911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911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b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