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空间场理论的浙江区域发展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8 09:16
国民经济由区域经济有机耦合而成。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采取了非平衡发展战略,导致了我国东西部之间巨大的发展差异。前人的研究大多着眼于整个东西部或省与省之间的差异,而省域内中心与边缘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其实地域狭小的东部地区内部经济差异问题,将直接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向西部地区经济梯度推动的进程,同时更易影响社会稳定和省内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以浙江省的区域发展差异为研究对象,从空间角度研究经济活动的规律,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探寻经济活动的空间规律。尝试运用空间经济场理论中的梯度、趋势面、产业关联、增长极等概念模型,对浙江省三大板块的区域发展差异进行研究,并结合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计量方法,定性定量地找出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浙江省三大区块中,杭州湾地区一直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传统高地,该地区的杭州凭借其高新经济和省会的优势区位以及宁波凭借其民营经济和外源经济相辅相成,辐射整个杭州湾地区;温台沿海地区是后起之秀,抓住改革开放的好机遇,凭借民营经济和外向经济,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在80年代末...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方法
1.4 论文框架
1.5 论文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传统的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2.2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2.3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原因的相关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浙江省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
3.1 浙江省区域经济布局框架的演变
3.1.1 "两片四区"的发展框架
3.1.2 "三区三带"的发展框架
3.1.3 "三极三带两域"的发展框架
3.2 浙江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3.2.1 浙江省总体的发展现状
3.2.2 浙江省区域发展水平的评估
3.3 本章小结
4 浙江区域不平衡发展的趋势面梯度分析
4.1 空间趋势面模型及其应用
4.1.1 空间趋势面方程及其分析
4.1.2 趋势面方程的特性
4.1.3 浙江省区域人口与经济趋势面方程及其分析
4.2 经济空间场三维趋势面图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4.2.1 经济空间场三维趋势面图模型的建立
4.2.2 浙江省区域人口与经济三维趋势面图模型
4.3 区域生产要素及产出分布与经济梯度场格局
4.3.1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分布差异分析
4.3.2 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梯度分析
4.4 环境空间排污梯度场分析
4.4.1 经济-环境空间场与外部效应
4.4.2 复合场的外部效应分析
4.4.3 浙江省环境污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4.4.4 经济发展、生产增长与环境污染梯度之间的联系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浙江区域差距的扩大和收敛趋势分析
5.1 浙江省区域差距的变动的特点
5.2 浙江省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自然区位因素
5.2.2 政策和制度因素
5.2.3 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因素
5.2.4 人力资源因素
5.3 本章小结
6 浙江省产业空间关联分析
6.1 产业关联梯度场模型的建立
6.2 产业关联分析
6.3 实证研究:浙江省产业空间的关联分析
6.4 投入产出表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分析
6.5 投入产出表的梯度分析
6.6 浙江三大区域产业带的发展分析
6.6.1 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发展
6.6.2 温台沿海产业带的发展
6.6.3 金衢丽产业带的发展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投入产出系数的结构分析及其应用[J]. 林有. 统计与决策. 2007(17)
[2]浙江区域经济将步入协调发展时期[J]. 陆立军,娄朝晖,张华兵. 浙江经济. 2004(19)
[3]浙江省区域持续技术创新能力浅析[J]. 郭元源,池仁勇,丁峥嵘. 经济论坛. 2004(16)
[4]浙江省90年代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 李植斌,汪伟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3)
[5]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及研究新进展[J]. 高志刚. 经济师. 2002(02)
[6]资源场理论及其在资源流动中的应用[J]. 董瑜,谢高地. 地理科学. 2001(05)
[7]组织试验、经济场域与企业技术创新[J]. 王大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8]经济空间场理论研究述评[J]. 曾凡银,冯宗宪. 理论建设. 2001(01)
[9]惯性、传导机制与宏观经济政策效力——双重体制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J]. 龙华. 南方经济. 2000(06)
[10]跨世纪浙江产业布局的回顾与展望[J]. 倪树高. 经济地理. 1999(03)
本文编号:2964332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方法
1.4 论文框架
1.5 论文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传统的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2.2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2.3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原因的相关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浙江省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
3.1 浙江省区域经济布局框架的演变
3.1.1 "两片四区"的发展框架
3.1.2 "三区三带"的发展框架
3.1.3 "三极三带两域"的发展框架
3.2 浙江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3.2.1 浙江省总体的发展现状
3.2.2 浙江省区域发展水平的评估
3.3 本章小结
4 浙江区域不平衡发展的趋势面梯度分析
4.1 空间趋势面模型及其应用
4.1.1 空间趋势面方程及其分析
4.1.2 趋势面方程的特性
4.1.3 浙江省区域人口与经济趋势面方程及其分析
4.2 经济空间场三维趋势面图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4.2.1 经济空间场三维趋势面图模型的建立
4.2.2 浙江省区域人口与经济三维趋势面图模型
4.3 区域生产要素及产出分布与经济梯度场格局
4.3.1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分布差异分析
4.3.2 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梯度分析
4.4 环境空间排污梯度场分析
4.4.1 经济-环境空间场与外部效应
4.4.2 复合场的外部效应分析
4.4.3 浙江省环境污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4.4.4 经济发展、生产增长与环境污染梯度之间的联系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浙江区域差距的扩大和收敛趋势分析
5.1 浙江省区域差距的变动的特点
5.2 浙江省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自然区位因素
5.2.2 政策和制度因素
5.2.3 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因素
5.2.4 人力资源因素
5.3 本章小结
6 浙江省产业空间关联分析
6.1 产业关联梯度场模型的建立
6.2 产业关联分析
6.3 实证研究:浙江省产业空间的关联分析
6.4 投入产出表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分析
6.5 投入产出表的梯度分析
6.6 浙江三大区域产业带的发展分析
6.6.1 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发展
6.6.2 温台沿海产业带的发展
6.6.3 金衢丽产业带的发展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投入产出系数的结构分析及其应用[J]. 林有. 统计与决策. 2007(17)
[2]浙江区域经济将步入协调发展时期[J]. 陆立军,娄朝晖,张华兵. 浙江经济. 2004(19)
[3]浙江省区域持续技术创新能力浅析[J]. 郭元源,池仁勇,丁峥嵘. 经济论坛. 2004(16)
[4]浙江省90年代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 李植斌,汪伟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3)
[5]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及研究新进展[J]. 高志刚. 经济师. 2002(02)
[6]资源场理论及其在资源流动中的应用[J]. 董瑜,谢高地. 地理科学. 2001(05)
[7]组织试验、经济场域与企业技术创新[J]. 王大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8]经济空间场理论研究述评[J]. 曾凡银,冯宗宪. 理论建设. 2001(01)
[9]惯性、传导机制与宏观经济政策效力——双重体制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J]. 龙华. 南方经济. 2000(06)
[10]跨世纪浙江产业布局的回顾与展望[J]. 倪树高. 经济地理. 1999(03)
本文编号:2964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96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