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讯技术与东北地区空间极化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8 12:24
全球化和信息化对城市与区域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会引发社会经济的变革,但是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技术进步是城市与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转型的根本动力。远程通讯技术正将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已超越了传统的标准(如收入、就业、人种等),而是从信息享有的角度进行考虑。当然,影响空间转型的技术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但不可否认,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主导转型的技术力量。本文从国内外关于信息通讯技术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研究现状入手,通过分析信息时代区域空间结构的成长特征、动力机制,结合信息通讯技术进步与东北三省空间极化的响应,探讨信息化时代区域发展策略及规划。针对东北地区空间极化对信息通讯技术的响应,结合东北地区目前形成的“T”型空间结构,形成了“三圈”基本格局,进入了“四城市时代”,本文利用GIS软件对东北三省的邮政、电信、互联网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些基本判断。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其演化是与特定区域和社会经济背景相联系的,在不同的时代受到不同的影响要素的制约和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社会经济活动无论在内部组织、外部形态、结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的方法思路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及评述
1.2.1 国外对信息通讯技术的研究状况
1.2.2 国内对信息通讯技术的研究状况
1.2.3 国内外对空间极化的研究状况
1.3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1.3.1 空间极化理论
1.3.2 信息通讯技术(ICTs)起源、构成及发展
1.3.3 经典空间结构理论
2. 信息时代区域空间结构的成长特征
2.1 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
2.1.1 经典空间结构要素与信息时代空间结构要素分析
2.1.2 新的空间成长单元
2.1.3 新的区域空间结构成长动力机制
2.2 ICTS 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2.2.1 极大影响论、微弱影响论与适度影响论
2.2.2 对区域经济系统的影响
2.2.3 对区域社会文化系统的影响
2.2.4 对区域公共管理的影响
2.2.5 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3. ICTS 下东北地区空间极化响应
3.1 东北地区ICTS 发展与通讯网络需求
3.1.1 东北地区通讯需求: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与发展阶段
3.1.2 区域联系需求的类型体系
3.2 基于ICTS 的东北地区经济结构分析
3.2.1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
3.2.2 ICTs 对东北地区区域经济结构的极化及优化作用
3.3 基于ICTS 的东北空间结构研究
3.3.1 东北地区空间结构特征
3.3.2 ICTs 对东北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
4. 信息化时代东北地区空间结构及区域发展策略
4.1 东北地区ICTS 影响下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
4.1.1 东北地区ICTs 供给水平与需求性障碍
4.1.2 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区域发展的潜力与困境
4.2 信息时代东北地区空间发展策略
4.2.1 面向信息时代的区域发展战略
4.2.2 区域与城市规划的应对
5.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基本框架[J]. 王士君,宋飏. 地理学报. 2006(06)
[2]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服务功能评测——以“中国河北”为例[J]. 丁疆辉,路紫,吴建民.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2006(03)
[3]信息时代区域空间结构成长机制研究[J]. 刘晓霞,甄峰,张年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5)
[4]中国网络信息流的空间结构模式分析[J]. 董志良,路紫,白翠玲. 地球信息科学. 2005(03)
[5]社会空间的极化与隔离:一项有关城市空间消费的社会学分析[J]. 潘泽泉. 社会科学. 2005(01)
[6]近5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变化趋势研究[J]. 郭腾,云. 经济地理. 2004(06)
[7]信息时代区域空间结构构成要素分析[J]. 甄峰,曹小曙,姚亦锋. 人文地理. 2004(05)
[8]信息时代空间结构影响要素分析[J]. 甄峰,朱传耿,赵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05)
[9]信息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制分析[J]. 钟昌标. 工业技术经济. 2004(04)
[10]信息时代新空间形态研究[J]. 甄峰. 地理科学进展. 2004(03)
本文编号:3175331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的方法思路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及评述
1.2.1 国外对信息通讯技术的研究状况
1.2.2 国内对信息通讯技术的研究状况
1.2.3 国内外对空间极化的研究状况
1.3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1.3.1 空间极化理论
1.3.2 信息通讯技术(ICTs)起源、构成及发展
1.3.3 经典空间结构理论
2. 信息时代区域空间结构的成长特征
2.1 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
2.1.1 经典空间结构要素与信息时代空间结构要素分析
2.1.2 新的空间成长单元
2.1.3 新的区域空间结构成长动力机制
2.2 ICTS 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2.2.1 极大影响论、微弱影响论与适度影响论
2.2.2 对区域经济系统的影响
2.2.3 对区域社会文化系统的影响
2.2.4 对区域公共管理的影响
2.2.5 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3. ICTS 下东北地区空间极化响应
3.1 东北地区ICTS 发展与通讯网络需求
3.1.1 东北地区通讯需求: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与发展阶段
3.1.2 区域联系需求的类型体系
3.2 基于ICTS 的东北地区经济结构分析
3.2.1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
3.2.2 ICTs 对东北地区区域经济结构的极化及优化作用
3.3 基于ICTS 的东北空间结构研究
3.3.1 东北地区空间结构特征
3.3.2 ICTs 对东北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
4. 信息化时代东北地区空间结构及区域发展策略
4.1 东北地区ICTS 影响下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
4.1.1 东北地区ICTs 供给水平与需求性障碍
4.1.2 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区域发展的潜力与困境
4.2 信息时代东北地区空间发展策略
4.2.1 面向信息时代的区域发展战略
4.2.2 区域与城市规划的应对
5.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基本框架[J]. 王士君,宋飏. 地理学报. 2006(06)
[2]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服务功能评测——以“中国河北”为例[J]. 丁疆辉,路紫,吴建民.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2006(03)
[3]信息时代区域空间结构成长机制研究[J]. 刘晓霞,甄峰,张年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5)
[4]中国网络信息流的空间结构模式分析[J]. 董志良,路紫,白翠玲. 地球信息科学. 2005(03)
[5]社会空间的极化与隔离:一项有关城市空间消费的社会学分析[J]. 潘泽泉. 社会科学. 2005(01)
[6]近5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变化趋势研究[J]. 郭腾,云. 经济地理. 2004(06)
[7]信息时代区域空间结构构成要素分析[J]. 甄峰,曹小曙,姚亦锋. 人文地理. 2004(05)
[8]信息时代空间结构影响要素分析[J]. 甄峰,朱传耿,赵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05)
[9]信息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制分析[J]. 钟昌标. 工业技术经济. 2004(04)
[10]信息时代新空间形态研究[J]. 甄峰. 地理科学进展. 2004(03)
本文编号:3175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17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