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14:4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直接表现为核心区域之间的竞争。泛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区域,加强泛长三角区域经济联系和分工协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基于区域产业分工的基本理论,运用截面数据比较分析了泛长三角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动情况,阐述生产力水平、要素禀赋、市场化水平和行政垄断等因素对区域分工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对泛长三角区域分工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而区域行政垄断是妨碍区域合作的重要阻力,据此我们提出加强地区间经济联系、促进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的总体原则和主要对策。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泛长三角区域范围的界定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工作假说和研究目标
    1.4 技术路线和文章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分工的理论渊源与主要分工理论
    2.1 分工思想的渊源
    2.2 静态区域分工理论
        2.2.1 绝对优势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要素禀赋理论
    2.3 动态区域分工理论
    2.4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经济效益
        2.4.1 区域产业分工的经济效益
        2.4.2 区域产业合作的经济效益
        2.4.3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关系
第三章 泛长三角产业分工现状
    3.1 区域分工演变——基于工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分析
    3.2 区域比较优势产业演变——基于区位商指数的分析
    3.3 区域间产业分工的一般影响因素
第四章 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别及其识别
        4.1.1 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别
        4.1.2 模型的识别
    4.2 实证模型的选择与指标的选取
        4.2.1 实证模型的建立
        4.2.2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4.3 面板数据模型结果分析
第五章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对策
    5.1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的总体思路
        5.1.1 开展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5.1.2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总体原则
    5.2 加强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的主要对策
        5.2.1 强化政府在区域合作中的推动力量
        5.2.2 构建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良好平台
        5.2.3 打破区域行政分割,构建一体化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
        5.2.4 加强对泛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统筹规划
参考文献
附表1 1997 年泛长三角区域四省一市区位商指数
附表2 2002 年泛长三角区域四省一市区位商指数
附表3 2007 年泛长三角区域四省一市区位商指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 刘志迎,唐义春.  消费导刊. 2009(24)
[2]泛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与上海经济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基于地区专业化指数对GDP的修正数据[J]. 刘志迎,张晓敏.  上海经济研究. 2008(09)
[3]产业结构趋同与地区行政垄断[J]. 付强.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05)
[4]发展现代农业的都市圈基础[J]. 洪银兴,张建华.  中国软科学. 2008(03)
[5]区域旅游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区域化研究——兼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旅游互动[J]. 吴国清.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01)
[6]泛长三角边界之争[J]. 王红霞.  中国改革. 2007(10)
[7]对长三角产业同构问题的新认识[J]. 赵连阁,胡颖莹.  经济纵横. 2007(08)
[8]基于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深度协作[J]. 丁敏.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6(06)
[9]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空间建构[J]. 张敏,顾朝林,陈璐,张成,汪淳,张晓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06)
[10]分工的限制性因素分析[J]. 王建军.  商业时代. 2006(33)



本文编号:3323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323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6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