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11:43
  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研究中国各地级市在2001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排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变化,揭示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性。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源消耗在各个城市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慢慢降低;污染排放在各个城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断增大,特别是在2015年急剧增长,其中东北部地区影响较小,而南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负影响力,其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小。因此,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各地应因地制宜,寻找适合自身的绿色发展模式。 

【文章来源】:生态经济. 2020,36(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产业结构回归系数空间变化对比

能源消耗,回归系数,空间,区域经济增长


从能源消耗角度来看,如图1所示,2001年,受西部大开发的影响,西部地区能源消耗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优势较明显,2005年和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地区能源消耗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大,而到2015年,影响较大的城市则集中在南部区域。总体而言,在全国范围内,能源消耗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于两方面,一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对节能减排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相等的能源消耗量可推动更大程度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第三产业的更快发展,使得相较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大。图2 污染排放回归系数空间变化对比

回归系数,空间,二氧化硫,排放量


图1 能源消耗回归系数空间变化对比从环境污染角度来看,如图2所示,二氧化硫排放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由2001年的负效应,到2005年开始呈现出正效应。2001年,东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能源投入较多对经济促进作用较大,二氧化硫排放量协同表现为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较小,2005年,造成西部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大的原因是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工业发展对能源消耗较大,经济发展的同时表现为二氧化硫排放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较大,2010年和2015年,东北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均较小,这是由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以及“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加强落实,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硫排放量相对减少,表现为二氧化硫排放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洁能源消费、环境治理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J]. 林美顺.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12)
[2]中国典型资源型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J]. 窦睿音,刘学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12)
[3]基于GWR模型中国碳排放空间差异研究[J]. 王雅楠,赵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2)
[4]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异质性的EOF和GWR分析[J]. 胡艳兴,潘竟虎,李真,白燕,张建辉.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5)
[5]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J]. 胡宗义,刘亦文.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5(01)
[6]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 李富有,王博峰.  华东经济管理. 2014(10)
[7]中国经济增长、污染排放与能源消费间动态关系研究——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实证[J]. 李小胜,张焕明.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11)
[8]基于间接碳排放的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1995~2007年细分行业面板数据[J]. 曹广喜,杨灵娟.  软科学. 2012(09)
[9]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J]. 杨子晖.  世界经济. 2011(06)
[10]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 王立平,管杰,张纪东.  地理科学. 2010(06)



本文编号:3405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405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7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