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5 17:51
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为标志,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崭新的阶段。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震惊的伟大成就,由此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在这种奇迹的背后,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空间路径模式,这种模式(现象)揭示出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各个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来推动的,同时,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又与区域政府的积极作为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道亮丽的经济景观。 这种空间路径模式并不是偶然产生的,它的存在说明其具有客观必然性,同时也蕴含着合理性。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将不仅能够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更科学地认识中国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发生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还对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政策,尤其是指导欠发达行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路径模式成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分析这种模式背后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原因,成为本论文的主题和贯穿论文的线索。 论文立足于行政区域的社会本质...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 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模式现象--问题的提出
二、 中国经济发展特殊模式的体制背景
三、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四、 论文的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区域性质的哲学基础
一、 区域概念的多角度视野
二、 区域的一般性质
三、 广义的区域概念与本质
第二章 行政区域的体制结构
一、 行政区域的概念
二、 行政区域空间组织形式的特征
三、 行政区域结构关系
四、 行政区域的核心关系
第三章 中国行政区域的体制特征
一、 中国行政区域的历史概述
二、 中国行政区域体制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 行政区域经济的性质
一、 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性质差异
二、 行政区域经济账户与经济行为
三、 我国行政区域与国家的经济关系层次
四、 我国行政区域的财政体系
第五章 行政区域政府作用机制--模型分析
一、 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二、 弱政府干预下的区域经济增长
三、 政府干员辖市,2个特
别行政区;67个地(州、盟);662个市,其中:地级市265个,县级市393个;1660个县(自
治县、旗、特区和林区):808个市辖区。全国共有乡20012个、镇20358个、民族乡1165
个,另有街道办事处5972个。全国设有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16个民族自
治县,3个民族自治旗。2002年,全国仅存极少数地区尚未完成撤并,基本实现了以市管县、
城乡分治的格局。四级制成为当前我国行政层级的主要结构。
二、中国行政区域体制的基本结构
1.中国目前行政区域体系框架特征
(l)形成以四级制为主体的行政层级结构
新中国行政区域体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监管型市场与政府管制:美国政府管制制度演变分析[J]. 宇燕,席涛. 世界经济. 2003(05)
[2]跨越式发展中政府有效干预的经济学解释——现象、理论回顾和新的审视[J]. 余新海. 上海经济研究. 2002(11)
[3]新自由主义简史[J]. 梁孝. 国外理论动态. 2002(11)
[4]善治理论与中国地方治理[J]. 张孝芳.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5]试论我国区域行政研究[J]. 陈瑞莲,张紧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6]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J]. 王燕梅. 经济评论. 2002(03)
[7]产业—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J]. 赵改栋,赵花兰. 财经科学. 2002(02)
[8]区域开放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J]. 王必达.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9]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J]. 刘乃全.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0(09)
[10]区域经济理论的历史回顾及其在20世纪中叶的发展[J]. 孙海鸣,刘乃全.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0(08)
本文编号:3410178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 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模式现象--问题的提出
二、 中国经济发展特殊模式的体制背景
三、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四、 论文的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区域性质的哲学基础
一、 区域概念的多角度视野
二、 区域的一般性质
三、 广义的区域概念与本质
第二章 行政区域的体制结构
一、 行政区域的概念
二、 行政区域空间组织形式的特征
三、 行政区域结构关系
四、 行政区域的核心关系
第三章 中国行政区域的体制特征
一、 中国行政区域的历史概述
二、 中国行政区域体制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 行政区域经济的性质
一、 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性质差异
二、 行政区域经济账户与经济行为
三、 我国行政区域与国家的经济关系层次
四、 我国行政区域的财政体系
第五章 行政区域政府作用机制--模型分析
一、 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二、 弱政府干预下的区域经济增长
三、 政府干员辖市,2个特
别行政区;67个地(州、盟);662个市,其中:地级市265个,县级市393个;1660个县(自
治县、旗、特区和林区):808个市辖区。全国共有乡20012个、镇20358个、民族乡1165
个,另有街道办事处5972个。全国设有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16个民族自
治县,3个民族自治旗。2002年,全国仅存极少数地区尚未完成撤并,基本实现了以市管县、
城乡分治的格局。四级制成为当前我国行政层级的主要结构。
二、中国行政区域体制的基本结构
1.中国目前行政区域体系框架特征
(l)形成以四级制为主体的行政层级结构
新中国行政区域体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监管型市场与政府管制:美国政府管制制度演变分析[J]. 宇燕,席涛. 世界经济. 2003(05)
[2]跨越式发展中政府有效干预的经济学解释——现象、理论回顾和新的审视[J]. 余新海. 上海经济研究. 2002(11)
[3]新自由主义简史[J]. 梁孝. 国外理论动态. 2002(11)
[4]善治理论与中国地方治理[J]. 张孝芳.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5]试论我国区域行政研究[J]. 陈瑞莲,张紧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6]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J]. 王燕梅. 经济评论. 2002(03)
[7]产业—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J]. 赵改栋,赵花兰. 财经科学. 2002(02)
[8]区域开放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J]. 王必达.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9]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J]. 刘乃全.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0(09)
[10]区域经济理论的历史回顾及其在20世纪中叶的发展[J]. 孙海鸣,刘乃全.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0(08)
本文编号:3410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41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