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发展权交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溢出效应——基于重庆地票交易政策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4 19:31
在我国实施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探讨区域间基于发展权交易的土地要素互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实施地票交易政策构建区域间土地发展权交易市场的重庆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8—2017年重庆市地票交易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和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分别利用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经济地理距离三种类型的空间权重,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探讨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及土地发展权交易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各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发展权交易行为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随着地票交易政策的实施,空间集聚水平不断提高。②无论在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重庆市区域经济增长均呈现出显著的时间溢出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现阶段,维持本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时间溢出效应要强于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③区域土地发展权交易行为显著地影响着本区域和经济地理距离上相邻区域的经济发展,对本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直接效应大于对周边区域经济贡献的溢出效应,同时,长期效应也显著明显于短期效应。基于此,政府应在建立调节和预警机制的基础上,以土地发展权交易为纽带搭建城乡间...
【文章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30(03)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土地发展权交易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1)经济增长的时间溢出效应分析。从时间维度看,在地区、时间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下,区域经济增长时间溢出效应系数α分别为0.432、0.512和0.314,且均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在研究期内,重庆市区域经济增长并未出现收敛状态,仍处于惯性较强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增长也将处于优势地位。这一结果进一步解释了重庆市区域间经济发展强弱分明空间格局形成的内在原因。但这一结果与大量学者基于全国尺度的经济增长收敛效应研究结果相悖,这一方面说明重庆市虽然整体经济增速较快,但发展结构仍以极化作用为主,出现了优势区域的“虹吸效应”,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全国尺度的研究常常掩盖了个体的异质性差异,难以反映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2)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从空间维度看,在地区、时间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下,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系数ρ分别为0.117、0.165和0.263,且都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前文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结果,即研究期内重庆市各个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向的空间集聚状态,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无论在何种模型下,时间溢出效应系数α均大于空间溢出效应系数ρ,可见,现阶段时间溢出效应强于空间溢出效应。事实上,重庆市被纳入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后,结合着主体功能区划定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城乡要素互动通道不断拓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不断加强,相邻地区和经济往来密切地区间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这有效地推动了重庆市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的惯性较强,区域统筹发展所带来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仍然较低,时间溢出效应仍显著高于空间溢出效应,这将导致短期内重庆市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扩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市场机制引入对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J]. 顾汉龙,冯淑怡,王秋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7)
[2]土地开发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J]. 石敏俊,范宪伟,郑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1)
[3]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J]. 邵帅,李欣,曹建华,杨莉莉. 经济研究. 2016(09)
[4]土地要素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 王建康,谷国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8)
[5]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与美国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的比较研究[J]. 顾汉龙,冯淑怡,张志林,曲福田. 经济地理. 2015(06)
[6]中国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浙江模式与美国比较研究[J]. 施思. 世界农业. 2012(10)
[7]土地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 谭术魁,饶映雪,朱祥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9)
[8]统筹城乡实践的重庆“地票”交易创新探索[J]. 杨继瑞,汪锐,马永坤. 中国农村经济. 2011(11)
[9]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J].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 经济研究. 2011(11)
[10]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中国地方试验——背景、模式、挑战与突破[J]. 汪晖,王兰兰,陶然. 城市规划. 2011(07)
本文编号:3495222
【文章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30(03)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土地发展权交易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1)经济增长的时间溢出效应分析。从时间维度看,在地区、时间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下,区域经济增长时间溢出效应系数α分别为0.432、0.512和0.314,且均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在研究期内,重庆市区域经济增长并未出现收敛状态,仍处于惯性较强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增长也将处于优势地位。这一结果进一步解释了重庆市区域间经济发展强弱分明空间格局形成的内在原因。但这一结果与大量学者基于全国尺度的经济增长收敛效应研究结果相悖,这一方面说明重庆市虽然整体经济增速较快,但发展结构仍以极化作用为主,出现了优势区域的“虹吸效应”,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全国尺度的研究常常掩盖了个体的异质性差异,难以反映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2)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从空间维度看,在地区、时间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下,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系数ρ分别为0.117、0.165和0.263,且都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前文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结果,即研究期内重庆市各个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向的空间集聚状态,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无论在何种模型下,时间溢出效应系数α均大于空间溢出效应系数ρ,可见,现阶段时间溢出效应强于空间溢出效应。事实上,重庆市被纳入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后,结合着主体功能区划定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城乡要素互动通道不断拓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不断加强,相邻地区和经济往来密切地区间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这有效地推动了重庆市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的惯性较强,区域统筹发展所带来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仍然较低,时间溢出效应仍显著高于空间溢出效应,这将导致短期内重庆市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扩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市场机制引入对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J]. 顾汉龙,冯淑怡,王秋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7)
[2]土地开发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J]. 石敏俊,范宪伟,郑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1)
[3]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J]. 邵帅,李欣,曹建华,杨莉莉. 经济研究. 2016(09)
[4]土地要素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 王建康,谷国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8)
[5]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与美国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的比较研究[J]. 顾汉龙,冯淑怡,张志林,曲福田. 经济地理. 2015(06)
[6]中国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浙江模式与美国比较研究[J]. 施思. 世界农业. 2012(10)
[7]土地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 谭术魁,饶映雪,朱祥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9)
[8]统筹城乡实践的重庆“地票”交易创新探索[J]. 杨继瑞,汪锐,马永坤. 中国农村经济. 2011(11)
[9]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J].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 经济研究. 2011(11)
[10]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中国地方试验——背景、模式、挑战与突破[J]. 汪晖,王兰兰,陶然. 城市规划. 2011(07)
本文编号:3495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495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