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4 22:45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区域经济发展却面临着不平衡的局面。长三角地区已经发展成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圈之一,随着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转移速度的加快,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其经济的发展遇到了环境压力和要素瓶颈,长三角对周边低成本地区和资源丰富地区的依赖性愈来愈明显,迫切需要产业转移。安徽同长三角地区一衣带水,具有文化、区位和资源上优势,而且安徽经济同长三角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存在梯度转移的可能性,因此,安徽应积极主动地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参与长三角的产业分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并转换为竞争优势,是安徽加速崛起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分析了长三角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及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介绍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优势和遭遇环境的压力、要素的瓶颈和经济结构上的同构性,需要迫切的产业转移。其次,介绍了安徽的可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而产业转移对双方而言是一个互利过程,因此,存在转移的可行性。最后,通过产业梯度系数模型,得出安徽拟承接的五大工业产业:煤炭开采洗选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针对该结果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


安徽与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区位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改进梯度系数的区域产业转移特征分析[J]. 熊必琳,陈蕊,杨善林.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07)
[2]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 陈刚,刘珊珊.  当代财经. 2006(10)
[3]新一轮欧洲产业转移特点分析[J]. 杜娟.  上海经济研究. 2006(06)
[4]国际产业转移的四次浪潮及其影响[J]. 潘悦.  现代国际关系. 2006(04)
[5]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研究[J]. 赵张耀,汪斌.  中国工业经济. 2005(10)
[6]我国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综述[J]. 朱宜林.  生产力研究. 2005(09)
[7]FDI的地区聚集及其空间演化——以江苏为例的研究[J]. 王剑,徐康宁.  中国工业经济. 2004(12)
[8]"泛珠江"区域产业梯度分析及产业转移机制构建[J]. 刘满平.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11)
[9]集成经济原理与产业转移[J]. 石奇.  中国工业经济. 2004(10)
[10]我国产业转移与中原经济崛起[J]. 李小建,覃成林,高建华.  中州学刊. 2004(03)



本文编号:3495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495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4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