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产业区域转移与工业园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4 05:52
产业区域转移,从微观角度看,就是随着影响企业区位的因素条件发生变化,企业从一个区位迁移到另一个区位的过程。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共发生了四次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虽然广东省内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但到目前为止,产业并没有如预期中那样大规模转移。本文在前人诸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现珠三角和两翼及山区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工业园区建设的角度切入,从影响产业转移的各类因素出发,对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必要性、产业转移的现状和原因以及工业园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促进广东产业转移的对策。第二章是产业转移理论的综述,包括的区位理论、产业转移的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第三章分析了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描述了珠三角产业向两翼和山区转移的总体现状以及深圳市产业转移的个案研究,并指出了阻碍珠三角产业向两翼和山区转移的原因。继而,第四章分析产业转移和工业园区两者具体的相关关系,论证发展工业园区可以抵消阻碍产业转移的因素,并分别分析了两翼和山区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第...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一l:1993一2008年广东四大区域GDP所占比重
侧习山800闪卜00闪900闪旧00闪寸00囚的00囚闪00N001份囚000囚年666166L6681洲6691旧661寸661内661图3一l:1993一2008年广东四大区域GDP所占比重数据来源:通过1994一2001年和2009年《广东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按当年价计算。3.1.2广东内部四大区域人均GDP差距悬殊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广东21个地区的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由于数据统计不统一,我们将1994一2008年分成1994一2000年和2000一2008年两个时期分别考察。在第一个时期内,广东21个地区GDP基尼系数从1994年的0.375上升到2000年的0.417,上升了11.3%;第二个时期,基尼系数从2000年的0.352上升到2006的0.397,上升了 12.8%,直到最近几年广东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图3一3双转移路线图资料来源:新华网http://www.gd.xinhuanet.eo而ztos/shzhyi/年3月,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珠三角产业转移及其工业园管理研究[J]. 张仁杰.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02)
[2]珠江三角洲“园区指向飞地型”产业转移[J]. 李松志,孙冬英,肖佑兴,严宽容. 商业研究. 2009(07)
[3]广东省区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冯邦彦,段晋苑.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4]产业转移:转出地与转入地政府博弈分析——以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例[J]. 林平凡,刘城. 广东社会科学. 2009(01)
[5]集群视角下的产业转移的路径、动因及其区域效应[J]. 朱华友,孟云利,刘海燕. 社会科学家. 2008(07)
[6]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估与建议[J]. 彭惜君. 珠江经济. 2008(01)
[7]产业区域转移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模型探讨[J]. 张弢,李松志. 经济问题探索. 2008(01)
[8]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J]. 钱淑芳.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2007(05)
[9]自主创新能力与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问题探讨[J]. 李文溥. 东南学术. 2007(05)
[10]发展工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J]. 司咏梅,赵云平. 北方经济. 2007(15)
硕士论文
[1]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中企业和政府的行为差异研究[D]. 严双建.同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5365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一l:1993一2008年广东四大区域GDP所占比重
侧习山800闪卜00闪900闪旧00闪寸00囚的00囚闪00N001份囚000囚年666166L6681洲6691旧661寸661内661图3一l:1993一2008年广东四大区域GDP所占比重数据来源:通过1994一2001年和2009年《广东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按当年价计算。3.1.2广东内部四大区域人均GDP差距悬殊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广东21个地区的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由于数据统计不统一,我们将1994一2008年分成1994一2000年和2000一2008年两个时期分别考察。在第一个时期内,广东21个地区GDP基尼系数从1994年的0.375上升到2000年的0.417,上升了11.3%;第二个时期,基尼系数从2000年的0.352上升到2006的0.397,上升了 12.8%,直到最近几年广东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图3一3双转移路线图资料来源:新华网http://www.gd.xinhuanet.eo而ztos/shzhyi/年3月,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珠三角产业转移及其工业园管理研究[J]. 张仁杰.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02)
[2]珠江三角洲“园区指向飞地型”产业转移[J]. 李松志,孙冬英,肖佑兴,严宽容. 商业研究. 2009(07)
[3]广东省区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冯邦彦,段晋苑.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4]产业转移:转出地与转入地政府博弈分析——以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例[J]. 林平凡,刘城. 广东社会科学. 2009(01)
[5]集群视角下的产业转移的路径、动因及其区域效应[J]. 朱华友,孟云利,刘海燕. 社会科学家. 2008(07)
[6]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估与建议[J]. 彭惜君. 珠江经济. 2008(01)
[7]产业区域转移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模型探讨[J]. 张弢,李松志. 经济问题探索. 2008(01)
[8]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J]. 钱淑芳.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2007(05)
[9]自主创新能力与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问题探讨[J]. 李文溥. 东南学术. 2007(05)
[10]发展工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J]. 司咏梅,赵云平. 北方经济. 2007(15)
硕士论文
[1]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中企业和政府的行为差异研究[D]. 严双建.同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5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515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