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以信阳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4 21:37
  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成因的详细分析,明确提出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并据此对信阳这一中西部欠发达的典型地区进行了个案研究,为其选择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道路。全文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首先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系统地分析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欠发达的原因,进而分析了加快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几条战略措施。 第二部分:在全面考察信阳市区域基本情况、区域经济基本特征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因素的基础上,论述了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最后提出了信阳这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道路。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成因及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1、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界定
        2、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二)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南沿海发展差距扩大的影响分析
        1、 对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影响
        2、 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3、 对国民素质的影响
    (三) 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的成因分析
        1、 区位的劣势
        2、 区域政策的倾斜
        3、 市场发育的程度低
        4、 区际协调机制的不健全
    (四) 加快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1、 加快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是保持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需要
        2、 加快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是新时期工业化战略的需要
    (五) 加快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1、 实行有别于沿海特区的改革开放优惠政策
        2、 调整国家投资的地方布局
        3、 推动区际间经济技术协作
        4、 加大对贫困地区扶持的力度
二、 信阳市区域经济特征与发展道路分析
    (一) 信阳市区域经济基本特征
        1、 区域基本情况
        2、 区域经济的若干基本特征
            (1) 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快,但人均拥有量低
            (2) 资源优势明显,开发利用已经起步,但加工深度和广度水平低
            (3) 工业初具规模,但基础薄弱,规模小
            (4) 农业基础相对较好,但自然灾害频繁,抗灾能力弱
            (5) 城市经济初具规模,但城市化水平较低
            (6) 区域优势明显,能源、交通、通讯、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得到加强,但“瓶颈”制约仍然严重
            (7) 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任务仍很艰巨
            (8) 县(区)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财政包袱相当沉重
    (二)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因素
        1、 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利的宏观因素
        2、 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利的宏观因素
    (三)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
        1、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2、 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
    (四) 信阳市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
        1、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克服“一左一旧”的思想
        2、 实施扶贫攻坚和小康建设双向推动战略,加快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变
        3、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大打工业翻身仗
        4、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和卫星城市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5、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营造发展经济的大环境
        6、 坚持“两手抓”,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区域经济规律[J]. 孙亚峰,董藩.  经济学情报. 1997(02)
[2]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开发的几个问题[J]. 张怀渝.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7(02)
[3]产业群集与区域经济发展[J]. 曾忠禄.  南开经济研究. 1997(01)
[4]中西部地区经济政策的发展战略[J]. 胡长顺.  经济研究参考. 1997(14)
[5]区域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 程必定.  安徽财贸学院学报. 1989(03)
[6]区域经济成长理论及其实践[J]. 张文合.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8(03)
[7]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层次分析理论与应用[J]. 毛宝弟.  干旱区地理. 1987(04)
[8]区域经济学的几个问题[J]. 王慎之.  财经科学. 1987(04)
[9]略论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评价——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 刘虹.  科学·经济·社会. 1986(02)



本文编号:3516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516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3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